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141篇
中国共产党   63篇
中国政治   209篇
政治理论   49篇
综合类   8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清末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西方列强纷纷建立各自的领事裁判权,严重侵犯中国的司法主权。但此时我们也看到在外国租界中活跃的外籍律师的风采,对清末传统司法制度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2.
鸦片战争后,中国很不情愿地被列强的坚船利炮带进了屈辱的近代,但在客观上,却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江西作为一个内腹省份,由于地理条件的制约,其近代工业的发展不如沿海省份,但到清末"新政"时期,这种状况随着获利丰厚的近代轻工业的发展而有所改观,虽然无法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但毕竟走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53.
蔡葩 《新东方》2009,(8):22-24
近代新加坡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进入20世纪以后,新加坡华人华侨大量接受了来自中国内地和沿海地区文化的影响。清末民初,新加坡就成为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东南亚活动的中心之一。当时的孙中山多次到新加坡活动,并于1906年2月亲自主持成立同盟会新加坡分会,陆续入会的新加坡华人达400多人,  相似文献   
154.
侯宜杰 《中国人大》2010,(16):45-45
推动地方自治是预备立宪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清末立宪团体对此很重视。1905年8月,朝廷应官员的奏请,命令奉天(辽宁)和直隶(河北,包括天津)试办地方自治。但两省的试点工作进展都很缓慢,1906年11月直隶才在天津县试办议事会和董事会,直到1907年8月天津县议事会方才成立。奉天1906年12月才开始设立全省地方自治局。  相似文献   
155.
清末海军“海圻”舰出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悦 《传承》2010,(7):46-47
"海圻"出访1910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病逝,乔治五世继位。英国政府定于第二年举办加冕仪式以示庆贺,遵循英国传统,加冕仪式活动中还包括了规模庞大的国际海上观舰式。为此,英国向世界各国广发邀请,正处在预备立宪改革阵痛中的清王朝也得到了这一邀请。经廷议,决定派遣贝子载振为庆贺特使  相似文献   
156.
该书封底介绍文字:本书以唐与清末中日法律文化的输出与输入为视点,集中比较和探讨了中日法律文化交流的动因、选择、继受与变通、效果与影响、成败得失的原因,以及在其中起支配作用的一般原理和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7.
陈明远 《法制博览》2009,(19):55-56
清末一代重臣李鸿章(1823—1901)在代表清廷于北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以后,于阴历九月二十七日(公历11月7日)抑郁病逝,享年78岁。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鸿章当政期间,曾通过各种途径聚敛了可观的财富。清末士大夫流传一副对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讽刺的就是李鸿章(合肥人)、翁同稣(常熟人)的富有。  相似文献   
158.
孔繁岭 《春秋》2009,(6):18-21
山东最早的留美学生是石锦堂.近代史上.中国政府第一次有计划地大规模向海外派出留学生.为著名的幼童留美。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僚.接受容闳建议.奏请清政府.获准于1872—1875年每年选派30名幼童到美国预定15年的留学生活。这四批共120名留美官费生被称为留美幼童。石锦堂,济宁人,为第一批留美幼童,出国时14岁(该批平均年龄13岁)。  相似文献   
159.
清末与民国时期宪法学方法运用状况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百年前的1908年,清朝政府在各种压力之下,权衡利弊,颁行了《钦定宪法大纲》,从而开创了中国立宪之路,同时也开启了中国的宪政之路。但是,宪法、宪政毕竟是舶来品,在与中国特定国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了种种的理论上的激烈争论;亦在实现宪政之路上出现了种种的曲曲折折。当然,中国要实现宪政、必然要实现宪政,这是历史之大势,浩浩荡荡,奋勇向前,应当是毋庸置疑的。在《钦定宪法大纲》颁行一百年之际,反思清末的立宪与中国的宪政之路,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0.
清末"新政"时期,江苏士绅在参与立宪的物质基础、组织力量和理论基础等方面表现独特.谘议局是清末"新政"要目之一.在江苏谘议局这个合法的舞台上,江苏士绅的立宪意识日益勃发,立宪行为日益成熟,主要表现在他们主动参与江苏谘议局的筹备,所提议案涉及社会事务各方面.江苏士绅的立宪活动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