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3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43篇
中国政治   66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31.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公元1050年夏,王安石任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知县期满,离任返回故乡江西临川,途径杭州,登高望远,写下了这首《登飞来峰》。  相似文献   
32.
送一礼,重打二十大板,赶出大门;献一智,赏给百两纹银,待为上宾。此句出自商代。早在商朝时代,顾协任中书通事舍人,位高权大。一次他的得意门生梁生有事相求,送礼行贿。顾协怒发冲冠,拍案而起,疾书此句。写毕掷笔于地,命人将梁生打将出去。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语出《鹤林·玉露)中“一钱斩吏”的故事。崇阳县某县令,一日见一库吏从库中出,鬓旁巾下夹有一枚钱,追问之,始知是从库内所拿,便要打吏。库吏不从,勃然大怒说:“一钱何足道,因此就要打我吗?你能打我,不能杀我的。”县令拿过笔来,写下了上述四句判词,于是,拔剑斩其…  相似文献   
33.
浓厚的书卷气是王安石诗歌的一大特色,表现为用典使事的磅礴恣肆、不避深僻。对自然意象的人格化描写以及唯美的认知视角、讲究属对的精切和用字琢句的工巧,也是王安石诗歌书卷气的重要表征。题材处理的特殊方式,反映了作者独特的审美倾向和写作优势,既赋予诗歌深厚的文化内涵,也体现出学者型文人渊博的学识和对学问本身的崇尚。  相似文献   
34.
作品首先塑造了一个政治家的苏东坡。作为才华横溢,见识不俗的青年政治才俊苏东坡进入北宋朝廷,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但他却没有站在皇帝一边,支持王安石变法。而是旗帜鲜明,坚决反对变法,才会被那些所谓“改革派”排挤,贬谪到杭州。从传记作品描写看,这个时期的苏轼,虽然有热情,有抱负,有担当,敢直言,但与王安石相比,就显露出了政治还缺少远见和思想还处于较稚嫩阶段的问题。  相似文献   
35.
重温王安石《伤仲永》一文,读至“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颇有感慨,明明5岁时就能“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让众人感到才华出众的方仲永,为何随着年龄的增长,竟然每况愈下,终至平庸之辈了呢?这不得不引人深思。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其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的强大压力下,方仲永难以静下心来继续精进。  相似文献   
36.
王安石集政治改革家和哲学家于一身,这一优势,使他立足于哲学思维的高度,从改革的合理性、必然性、现实性和迫切性,以及与改革相适应的因时变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建构了完整的改革理论的体系。王安石以这一理论,支撑着自己坚定的改革信念和改革决心,系统地批判各种反对改革的言论。王安石对改革理论的建树,成为中国古代改革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7.
汉唐经学并不太注意“忠恕”和“一以贯之”的关系问题。北宋道德性命之学兴起后,宋儒多将一贯的“一”等同为道,而“忠恕”并非一贯之道也就成为一种流行见解,曾子也因此而被认为并未明道,这集中体现在王安石和陈祥道的新学解释之中。为了回应这些问题,二苏和不少程门后学都将忠恕视为曾子训导门人的转语,但二程则通过繁复的理论建构来肯定忠恕可以诠释一贯。朱熹批判性地兼采了这两种思路,他既借鉴二程以体用来理解一贯和忠恕,但又极力强调《中庸》之“忠恕”的实践力度,创造性地为曾子的一唯之对铺垫了《大学》格物致知苦学积累的前奏。  相似文献   
38.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曾经率军有效抗击西夏,后官至参知政事,并主持了著名的"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的先导,真正做到了"出将入相"。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范仲淹应挚友滕宗谅之邀,挥笔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抒发人生感慨道。  相似文献   
39.
王安石有个绰号——“拗相公”。“拗”字,在汉语里是倔强、偏执的意思,是说此人性格古怪,品行异于常人。王安石被人称作“拗相公”,还由于他主持的那场变法伤害了很多人,可他就是不听人劝,一意孤行。可见,“拗”字用在他身上,是个贬义词。  相似文献   
40.
今天我们强调“政务公开”,如果将之理解为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使公众都能知晓,从而提升政府运作透明度的话,那么这种制度至少在形式上是古已有之的。 “以民察官” 让民众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政府思路,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听取并应对民众的反馈与要求,不仅有利于政策推行和政令实施,而且还有助于降低治理成本。王安石推行新政,先通令“榜之诸县,凡民所未便,皆得自陈”;司马光反对新政,也倡言明下诏书,“不以有官无官,凡知朝政阙失及民间疾苦者,并许进实封状,尽情极言”,无一不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