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篇
法律   23篇
中国共产党   38篇
中国政治   43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同是女性作家,与标榜"新写实"的代表人物池莉、方方不同,也与刻意"私人化"叙述的陈染、林白迥异,毕淑敏一贯以充满人性关怀的视角、扎实的现实主义写作精神、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悲壮的理想主义基调制胜,其作品每每引起文坛和广大读者注目。与此同时,内科医生、心理咨询师、文学硕士、作家、女儿、  相似文献   
152.
当小崔和志愿者们的理想主义,遭遇到作为政府机构的现实主义时,不可避免地会擦出一些火花来、当下,我们的社会公益事业建设还处于初期,政府机构与NGO之间,由最初的相互疑忌,到彼此逐渐认同,并最终达成完美的合作,需要有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53.
理解当代民主的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建锋 《探索》2003,(3):41-43
当代民主的含义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复杂的概念。特别是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在传统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那么,什么是民主?民主政治的目标是什么?所以,界定民主的含义就成为一个首要的问题。从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三个层面来理解当代民主的含义是一种可以探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4.
《孙子兵法》提出的“全胜略”思想自古以来就得到人们的赞许,但学者对“全国为上,破国次之”的“国”则有不同的解释:一作“国都”解,一作“国家”解。作者以为当作“国家”解。“全国为上”乃是军事理想主义之思想;“全旅为上”、“全卒为上”等则为现实主义之谋略。“伐谋”、“伐交”等谋略则是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条件和途径。春秋时代有着产生“全胜略”思想的条件。“全胜略”思想对后世有深刻的启示,反映了孙武的“重战”、“慎战”、“备战”思想,希望力争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  相似文献   
155.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美好理想作了阐述与追求,既有勇于探索敢于追求不断创新的历史进步性,又有脱离现实向往自然陷入空想的时代局限性,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时代发展作出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6.
论大科学时代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向桐  张立静 《求实》2005,(8):38-41
理想主义科学观和功利主义科学观,都是从单维度来看待科学的。大科学时代科学的社会组织程度越来越高,并且科学与技术已经融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科学家应该承担起特殊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57.
理想主义、现实主义、自由主义与规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范和规范问题已成为国际政治研究的中心内容之一,在建构主义学者对其进行细致研究之前,理想主义、现实主义、自由主义都对其进行关注和研究。理想主义强调规范可以脱离权力而独立起作用;现实主义在着重强调权力与利益作用的同时,认为规范可以对权力起辅助作用甚至是次要作用;新自由制度主义将权力因素作为制度研究的参考条件,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解释规范,不仅为建构主义的批评预留了空间,也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留下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8.
理想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理想主义者提出通过道义和精神教育来唤醒人类的良知,通过在全社会建立普遍的道德体系来防止战争的发生。本文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这个视角,来对理想主义道德观在现实的国际政治中的地位进行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9.
有关调解法制定的若干问题(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愉 《中国司法》2005,(10):71-74
一、制定调解法的背景及其必要性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法治”发展战略逐步由法律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回归,面对社会转型期内多发而复杂的纠纷与社会矛盾,国家不断强调综合治理的政策,并提出了建构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等新的理念,由此促成了一系列观念、政策和制度的转变。纠纷解决是从实践的角度反观和检验社会治理效果的窗口,从这一视角上可以看到,经过多年的反复,近年来,多元化纠纷解决的理念已经开始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在当代世界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的潮流和我国社会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包括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地方政府在内…  相似文献   
160.
余艳  彭春华 《湘潮》2016,(4):135-140
杨开慧是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知识女性。她与领袖毛泽东的爱情堪称千古绝唱。在2013年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由省委宣传部主抓、杨开慧纪念馆配合的《杨开慧》系列创作历时三年完成。作品自始至终弘扬伟大的开慧精神,即——坚定信仰、志向远大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无私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牺牲精神。紧扣"三种精神",我们又在两方面下功夫:思想上,突出杨开慧跟毛泽东理想的高度一致;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