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5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67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索一种犯罪现场上潜血印痕新型显现技术;方法 利用溴甲酚绿、溴甲酚蓝、四丁基碘化铵与酒精溶液作为新型潜血印痕显现液,研究该技术显现潜血印痕的效果,并与国内外最常用的四甲基联苯胺显现技术进行交叉比较;结果 新型溴甲酚绿和溴甲酚蓝酒精显现液对稀释浓度到为1/1000的潜血印痕的极其敏感,显现出的手印纹线清晰连贯、反差明显,无颜色背景,且能够有效增强四甲基联苯胺处理后潜血印痕;结论 新型潜血印痕显现技术反应灵敏、反差明显,能作为四甲基联苯胺的后处理试剂,若得到推广应用,将能够有效提高犯罪现场上潜血印痕的发现率、提取率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82.
摇头丸中甲基安非他明和咖啡因含量的检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了用毛细管电泳分离和测定摇头丸中的甲基安非他明和咖啡因的方法。方法观察缓冲液的种类以及缓冲液的pH值对分离的影响。结果在10~800mg/L的范围内,用Na2HPO4-Na2B4O7和NaH2PO4-Na2HPO4缓冲液,在pH7.0~9.5时,两种药物成分均有较好的线性(r>0.99),三种摇头丸中的甲基安非他明和咖啡因的含量随浓度的增加其回收率增加。结论该分析方法速度快,重现性好,检测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83.
本文在综合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尿中三唑苯二氮(艹卓)及其主要代谢物的鉴定方法。本法以20ml尿样,在PH为9时,用乙醚提取。提取物用无水硫酸钠脱水,K、D、浓缩到0.5ml,固体进样杆直接进行EI/CI/MS分析;质谱分析在Finnigan Mat 1020 GC/MS/DS仪上进行。EI、CI源,甲烷作反应气,源室压力0.35吒。2ul样品由固体进样杆进样,其温度程序:初温60℃,以120℃/min速率升温到350℃。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快速、灵敏,口服给药量为0.5mg时,可检出尿中1—羟甲基三唑苯二氮(艹卓)。  相似文献   
84.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2013年3月19日,某市公安机关在一轿车备胎存放处查获疑似"冰毒"晶体,净重约600g。1.2毒物分析检验样本处理取适量研磨后的检材,加入乙醇5mL,振荡10min,5 000r/min离心5min,取1.5mL上清液备检。仪器条件Agilent 7890A/5975C气-质联用仪(美国)。色谱条件:色谱柱HP-5MS 30m×0.25mm  相似文献   
85.
2,6-二叔丁皋对甲基笨酚(2.6-Di—tert—butyl-4melhylphenol),也称抗氧剂264或BHT,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体,分子式为C15 H24O ,结构式见图1,分子量为220.36。外形极像甲基苯丙胺,无臭,无味,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6.
血迹是凶杀、伤害等重大刑事案件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痕迹物证。通过模拟实际现场勘查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可疑血迹及清洗破坏情况,分别应用鲁米诺和四甲基联苯胺这两种最常用的血痕预试验试剂进行显现并分析其各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鲁米诺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使用方便,更适合对大面积的犯罪现场进行潜在血迹的显现。用于清洗现场血迹的清洁剂中有时会含有干扰血迹预试验显色反应的成分,犯罪现场中的铁锈、某些果蔬类斑迹也可能会与血痕预试验试剂发生反应造成一定程度的假阳性反应,对此应予以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87.
新生儿CYP1A1、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生儿CYP1A1、GSTM1、GSTT1基因的多态性分布,为新生儿建立相应基因型记录,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方法:收集新生儿脐血,抽提其中有核细胞的DNA,PCR扩增CYP1A1、GSTM1、GSTT1基因的特征性外显子片段。限制酶切CYP1A1扩增产物,RFLP分析每个标本的基因型;非变性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分析GSTM1、GSTT1的基因型。结果:CYP1A1、GSTM1和GSTT1基因型均成多态性分布,CYP1A1的基因型分布有3种,分别为A/A基因型占51·8%、A/G基因型占43.7%、G/G基因型占4.5%;GSTM1的基因型有2种分别为GSTM1 / 和GSTM1 /0占86.7%、GSTM1-/-占13·3%。GSTT1基因型分布为GSTT1 / 和GSTT1 /0占76.1%,GSTT10/0为23.9%结论在正常出生的新生儿中,他(她)们的代谢酶CYP1A1、GSTM1、GSTT1基因存在着多态性分布的现象。  相似文献   
88.
本文从染色剂和悬浮液显现胶带粘面上的汗垢手印入手,选择不同的试剂和方法,根据不同的胶带以及手印遗留的时间分别进行试验,从而选择相适应的试剂,提高现场手印的显出率。  相似文献   
89.
目的通过分析未知检材样本提取后的质谱碎裂峰,建立了5-甲氧基-α-甲基色胺(5-MeO-AMT)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定性分析方法,并阐述其在EI离子源轰击下的分子裂解机制。方法未知样品油状物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后加入适量乙酸乙酯,充分振荡后吸取上清液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结果测得未知组分(RT=12.754min)的质谱特征碎片峰(m/z)信息为161.1(基峰)、204.2、146.1、130.1、117.1和89.0。经与NIST谱库和DEA报告质谱图比对,确定为5-MeO-AMT;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上述质谱特征碎片峰的产生机制进行了推断。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结论可靠,可用于5-MeO-AMT的检验。  相似文献   
90.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9,(3):257-260
目的建立血液中3种哌嗪类新型毒品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TQ/MS)快速检验方法。方法采用固相支撑液液萃取前处理方法,全血样品过柱后,用乙酸乙酯进行洗脱,氮吹浓缩后用初始流动相定容,Waters T3色谱柱分离,0.1%甲酸水和乙腈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ESI+)模式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结果三种药物在1~50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回收率为92.3%~105.3%,相对标准偏差为0.7%~3.7%,方法检出限(S/N=3)为0.04~0.13 ng/mL,定量限(S/N=10)在0.13-0.43 ng/mL范围内。结论该方法能够满足实际办案快速、准确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