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124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张勇 《今日民族》2004,(8):47-49
人们不一定知道赵藩是何许人,但一定知道昆明大观楼那副中外闻名的长联,知道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的“攻心联”和集云南地方文献之大成、洋洋1000余万字的《云南丛书》。这位大观楼长联的书写者、“攻心联”撰书者、《云南丛书》的纂辑主持人就是我国近代历史文化名人、著名的白族学者赵藩。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曾以赵藩所撰书的武侯祠“攻心联”为品牌,进行历史文化旅游开发和宣传,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年5月初,云南文史研究馆与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联合在大理举行历史文化名人赵藩学术研讨会暨赵藩书画作品展,参观者络绎不…  相似文献   
22.
这些年,怒江、澜沧江峡谷雄奇险峻的风貌渐为世人关注,赢得了“东方大峡谷”的美誉。而更为引人瞩目的是,那里交错杂居的怒、独龙、傈僳、白、纳西、普米、藏等少数民族,所共同营造出的风采各异而又融汇谐美的文化“胜景”。一位长期“穿行”在大峡谷中的民族学家为我们道出了个中缘由———很久以来,东方大峡谷就是一条多民族迁徙流变的“走廊”。  相似文献   
23.
杨梅  泸组 《支部生活》2006,(12):35-36
在滇西北高原绵延千里的碧罗雪山,以其雄、奇、峻、美而中外闻名,然而,被称为这  相似文献   
24.
在保山一带的傈僳族、彝族、白族和汉族群众中,曾经流行一个古老独特、至今还鲜为人知的节日———禁屠护兽节。每到农历8月23日这一天,屠户们封刀,猎手们禁猎,设祭焚香,供奉猎神,企盼六畜兴旺,走兽繁衍。据说农历8月23日是张飞的寿诞,民间有“张爷寿辰”之说。张飞出仕辅助刘备前,曾以杀猪为生,是有名的屠户。张飞虽鲁,却有善心,每到他生日这一天,便自断屠宰停业一天,他认为他生辰日子继续操刀杀生害命怕折了阳寿。后来,张飞当上了大将军,于是号令所属管辖范围百姓,定8月23日为禁屠节。传说归传说,但禁屠节在保…  相似文献   
25.
沙平 《海内与海外》2003,(11):51-52
鲜花入馔,古已有之,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养生家、道家为养生保健、延年益寿,就常以菊花等鲜花佐餐,大诗人屈原的《离骚》中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  相似文献   
26.
普米锅庄"搓蹉"是流行于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境内普米族同胞聚居村寨的一种民间自娱性舞蹈,一招一式带有浓郁的本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痕迹,舞步节奏欢快,动作幅度洒脱,适合人们喜庆的心理需求,普遍受到各族群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27.
今年春季应大理白族朋友的邀请,我们去参加大白族的传统节日绕三灵。白族称“绕三灵”为“观上”,意为“游逛圆林”。我们早上7:00钟赶到五台峰下,见圣源寺方向已是人山人海。看来我们是来晚了,这真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没办法,还是赶紧往前吧。在赶往圣源寺外的公路上,各村寨一队队“绕三”的队伍向圣源寺赶来。  相似文献   
28.
徐朝霞 《今日民族》2002,(11):12-14
在著名风景名胜地蝴蝶泉边,坐落着一个中国最大的白族聚居村——周城村:国道214线穿村而过;公路旁,村中央,那座气宇轩昂的典型白族建筑.以及照壁上那四个颇为自信的大字“秀甲天南”总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过往行人如果你有兴趣就此下车驻足观看。你还能发现。那四个大字旁写有一诗“天生旅游处、地就白族村”。照壁左边是挂有“小康村”称号的大理石牌。右边是挂有“亿元村”称号的铜牌,这都是中共大理市委、市政府分别于1997年10月和1998年1月授予该村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9.
赵玉中 《思想战线》2008,34(1):9-12
地方知识精英对"绕三灵"这一民俗活动的叙述与诠释都因他们与仪式参与者之间时间、空间和社会的距离而与仪式参与者本身的实践和解释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对地方风俗的诠释因应着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演变而演变,他们的诠释也因之成为"民族风俗知识"的建构过程,而与民族志意义上的叙述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30.
刘晓 《创造》2015,(10):78-79
彩云之南、多姿多彩的民族风俗,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保留下了千年的手工技艺,彝族刺绣、傣族织锦、剑川木雕、建水紫陶、乌铜走银、白族扎染、尼西黑陶以及滇派内画等,这些种类繁多、风貌独具的技艺,是云南无穷的文化遗产. 手握精彩,云南文化要站上时代风口,云南的文化创意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只等风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