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9篇
  免费   39篇
各国政治   198篇
工人农民   51篇
世界政治   25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19篇
法律   713篇
中国共产党   1299篇
中国政治   2493篇
政治理论   258篇
综合类   3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320篇
  2014年   958篇
  2013年   478篇
  2012年   524篇
  2011年   470篇
  2010年   459篇
  2009年   468篇
  2008年   391篇
  2007年   371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61.
赵博渊 《南风窗》2007,(7):41-45
大和族作为现代日本人的民族起源,其骑马民族的渊源与中国在文明深层结构里是相冲突的,但长期以来,它却有一种亲近中华正统的不自觉意识,直到西风东渐的最近150年里,这一传统发生了大断裂,日本倏然投向西方,只在需要利用中国时才拉中国一把。  相似文献   
62.
李静 《小康》2006,(1):77-78
苏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现在因为全面小康又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作为城市的“掌门人”,市委书记王荣已成为这个城市的名片。2005年12月8日,来京参加“2005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的王荣接受了《小康》的专访。苏州的崛起是开放的结果《小康》:苏州作为长三角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一直受到全国关注,苏州是如何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王荣:1983年,小平同志到苏州地区考察,并且充分肯定苏州小康社会建设的实践。2003年,胡锦涛同志和江泽民同志分别与江苏代表团举行座谈,殷切希望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所以我们苏州坚定…  相似文献   
63.
中日关系内容丰富,可分为民间和官方层面,也可分为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层面。经济关系是中日关系重要一环。但近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日经济关系也出现转冷的迹象。双方都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中日经济关系尽快走出困境。这样也会有利于整个中日关系得缓和。  相似文献   
64.
一月大事记     
《人大建设》2003,(10):5-5
  相似文献   
65.
《时事资料手册》2005,(3):38-39
4月24日,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就中日经贸关系回答了新华社记者的提问。本刊摘发如下:  相似文献   
66.
曾仕强在2004年2月2日的《经济观察报》上发表观点:中国式管理的三大主轴是“以人为主,因道结合,依理而变”。这三者的关键都是人,主张有人才有事,以理念来结合志同道舍的人,合理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凡事“依法办事”。实际上,中国的管理从来都是更多地以人为中心,而不是像西方那样以事为中心。西方管理,首先把事情分门别类分析清楚,划分不同的部门职位,然后招聘合适的人员。  相似文献   
67.
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50年内,台湾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占据台湾后,先是实行“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政策,从台湾输入蔗糖与稻米,向台湾输出工业品与消费品。193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与太平洋战争后,台湾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南进基地”,战略地位上升,殖民当局乃极力在台湾发展与战争相关的重化工业,台湾的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至1940年代,重化工业的产值已超过农业与轻工业的产值。  相似文献   
68.
《人大建设》2005,(9):11-11
7月22日上午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李志斌在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会见了以日本冈山县工会会长森本荣先生为团长的冈山县工会第七次访华代表团。  相似文献   
69.
中日两国由于受社会本位、整体主义以及国家主义的东方伦理的影响,两国都具有爱国心教育的历史和传统。但是两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还是有其各自民族的特色和差异。例如,两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抽象性和具体性的不同;两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由远至近与由近至远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两国的爱国教育与民族危机的关系的差异,即日本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两面性,一方面既与振兴民族、富国强兵思想相关联,另一方面更显示出其强烈的军国主义的侵略性特征。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则往往是与救亡图存、摆脱被侵略奴役的悲惨命运相关联。  相似文献   
70.
国内外大事     
《新湘评论》2005,(4):51-51
国务院下发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国务院发表《2004年美国的人权纪录》;车臣匪首马斯哈多夫毙命;胡锦涛就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在京举行;董建华辞去行政长官职务;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京举行;中菲越签署南海地震联合勘探协议;韩日关系陷入危机;日本将停止对华日元贷款;美国国务卿赖斯访华;各界人士坚决拥护《反分裂国家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