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4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1084篇
中国共产党   399篇
中国政治   417篇
政治理论   139篇
综合类   50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办理非法集资犯罪案件的过程中,我们应从犯罪行为人的主观心态、集资行为方式、集资对象等方便进行考察,以界定行为所针对的对象是否为社会不特定对象。在对非法集资犯罪行为人非法占有目的进行认定时,要走出以犯罪结果为依据的客观归罪误区,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应当界定非法集资犯罪行为赃款的范围并明确追缴主体及其职责。非法集资共同犯罪的正犯包括集资人本人以及与集资人共谋并通过各种形式分得赃款的行为人。放任犯罪结果发生的下线人员属于集资诈骗罪的帮助犯,对不知资金获取人存在诈骗故意而将非法吸收的公众存款转贷给诈骗行为人的下线行为人,应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论处。  相似文献   
992.
论隐性冲突话语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艳玲  杨文秀 《求索》2013,(12):153-155
隐性冲突话语是双方在交际目的冲突的情况下,以隐蔽的方式表达各自目的的话语。其后期有两种发展趋势:一是在交际双方使用隐性冲突话语未达到交际目的且坚持达到时.隐性冲突话语发展为显性冲突话语:二是当交际双方或其中一方放弃、转移、搁置、中断目的时,隐性冲突话语随之结束。  相似文献   
993.
孟美婷 《学理论》2013,(20):218-219
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强调的是教育过程中的目的,教育目的就是存在于过程中。他的教育无目的论在字面意义上通常被人理解为教育是没有目的的。那么,他的"教育无目的论"是否真的是无目的的,还是他另有所指?它的合理性又在哪?他的这一理论又对我们现代的教育又有什么启示?通过对其《民主主义与教育》的阅读,可以对他的"教育无目的论"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994.
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应从国内客体与国外客体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其国内客体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国际客体是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和正常的国际市场竞争秩序。在本罪的犯罪客观方面,将其贿赂的行为方式仅限定为“给予”一种是符合我国立法特点的,但其有关贿赂的范围、贿赂的对合性主体的规定,有待立法完善。在犯罪主体方面。行贿方与受贿方并不必然是具有不同国籍的公民。在犯罪主观方面,应注意其主观目的要素对本罪处罚范围的限定。  相似文献   
995.
嫖宿幼女罪,因其侵害法益及犯罪构成的独特性,而被《刑法》赋予重点定向打击嫖宿幼女行为的特殊使命。它与强奸罪并行不悖,分段规制,共同构成了我国惩处性侵女性的相对严密的刑事法网。嫖宿幼女罪只是针对普通嫖宿幼女行为而言,对于具有严重情节的嫖宿幼女行为,仍应回归强奸罪;嫖宿幼女罪独特的行为构造,使得在该罪场合,其刑事责任可以被分担给一个以上的不同刑事责任承担主体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96.
交际功能是一切语言存在的理由, 因此它也应该是语言教学的终极目标。以此理念 为指导, 目前国内英语写作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成果教学法和应试教育模式急需调整。传统的写作 成果教学法虽然未失去其价值与作用, 但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代英语写作教学的需求, 写作教学也不应该继续局限于对句型和字词的关注, 更应强调文章整体的交际功能。体裁-成果 教学法和过程-体裁教学法, 是两种有效的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复合教学法。  相似文献   
997.
《民法典》第1025条规定了针对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的公共利益目的抗辩,首次将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的特殊免责事由写入法律。它需要弥补此前实务中引入的公众人物理论的不足,提供确定性规则。依据宪法,名誉权与表达自由均未被赋予绝对优先的地位,公共利益目的抗辩需要平衡好两者的关系。在适用时,可通过价值填充与规则再造实现法规范的进一步具体化。前者指根据法规范的目的及内容完成价值填充,后者指限缩案件范围,区分公共利益的界定主体与确认主体,将公共利益目的抗辩融入我国侵权责任法体系中,在个案中审慎开展利益衡量。  相似文献   
998.
人工智能的勃兴推动了自动化行政的发展。算法是实现自动化行政的手段,手段应服务于目的。自动化行政目的分为法意目的和工程目的,内含“范围”“价值”“效果”基准,构成了算法目的范式。算法目的失范自算法规则制定伊始就已伴生,呈现出越权隐患、价值迷失、系统缺陷等样态。算法规则是特殊行政规范,应当以比例原则为检视路径审查具体算法规则的正当性,并围绕事前算法制定环节、事中算法运行环节、事后算法审查环节整体性构建关于算法目的的公法规制框架,以系统治理算法目的失范。  相似文献   
999.
面对刑法规范供给的不足,刑法解释需要重视利益分析及其基础上的目的解释方法.刑法解释不是认知教义学上的理解,而是表达意义上的论证,利益法学与目的解释之间具有学术上的内在关联,后者是前者在解释论上的延伸.目的解释的内在危险不在目的解释本身,而在解释者解释的过程缺乏利益判断的类型化思维.利益法学立场下的刑法目的解释适用需要妥善处理案件事实对刑法规范的型构意义,目的解释与国民预测可能性的关系以及利益类型化的判断.强调利益分析接受构成要件类型化的限定,是目的解释应当坚持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000.
法庭科学的扩张给法庭科学家和法官带来了问题.法庭科学家在开展某项研究之前,要根据已知的科学理论或方法对来自于法律的目的进行初步的扬弃,亦即要首先分析法律目的的主观成分和客观成分,尽量地剔除不符合科学理论或方法的主观目的而保留符合科学理论或方法的客观目的.法官在评判法庭科学证据可靠性的时候应当区别不同目的的法庭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