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26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网络的高速发展为网络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从认知语言学来看,隐喻被认为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词义变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隐喻理论出发,分析网络语言中隐喻性构词特点,探讨了隐喻在网络语言词义生成中的作用与机制。  相似文献   
12.
陈佳丽 《学理论》2011,(32):227-228
同义词的界定、划分尚未有相当明确的标准,国内外对同义词的同一性和相似性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英汉语言中同义词对比研究的回顾,结合认知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相关知识点以求更好地解释、了解英汉语言中的同义现象及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3.
高山族和黎族的传统婚恋习俗是最受两族重视的人生礼仪。尽管两族生活的空间环境不同,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差异,但两族的传统婚恋习俗却体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印证了高山族文化和黎族文化之间具有相近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4.
现今与二战前相似 有评论说,日本目前的状况和一战后、二战前的德国相似。“现在的日本和两战间的德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两者都曾在世界大战中战败,都在战后建立了两方民主制度,都受到战后条约或宪法的束缚,  相似文献   
15.
唐广良 《法人》2006,(7):100-101
不论商标及其标识的商品之间是否存在公认的相似性,只要证据表明存在混淆和误认,或者存在造成混淆和误认的极大可能性,即应认定商标冲突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概念隐喻是对一般隐喻表达式的概括和总结,它反映人类的认知与思维。英汉两种语言的概念隐喻的运用说明了隐喻在人类语言中的普遍性和各民族认知的共性,同时,概念隐喻因深受民族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跨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王一 《当代法学》2012,(3):11-16
我国的"能动司法"自2009年被大力倡导以来,一直与来自西方英美法系语境的"司法能动主义"(judicial activism)之间存在着歧义认知和指陈错位的纠葛。两者在知识和语言上存在一定联系,部分理念也有重合,但本质(基本内涵与核心价值诉求)上却有泾渭分明的区别。两者在语词使用过程中的关系,具有分析哲学提出的"家族相似性"特征——两个词存在着部分重叠和交叉的相似性,但仅是相似性而绝非共同性。当下"能动司法"的核心含义,就是利用一切合法资源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司法的效能。能动司法的研讨和实践,必须加上"中国语境"和"以法律效果为基础"两个前提限定。  相似文献   
18.
商标侵权的判断标准:相似性与混淆可能性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太平 《法学研究》2014,36(6):162-180
2013年商标法的重大修改之一是对商标侵权判断标准的修改。然而,规定商标侵权判断标准的商标法第57条第2项中的相似性与混淆可能性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均是不清楚的。混淆可能性吸收相似性、混淆可能性内化于相似性以及以相似性为基础、以混淆可能性为限定条件成为世界各国或地区商标侵权判断标准的三种代表性立法例。从法理上看,商标的通信本质决定了混淆性商标使用会影响商标功能的发挥,商标法立法目的决定了混淆可能性是商标侵权判断的基本标准,商标权的基本权能决定了混淆可能性主要适用于商标和商品有一者不相同但近似或者类似的商标使用情形,维持公平竞争和自由竞争平衡的商标保护基本政策决定了混淆的程度是混淆可能性,相似性本身的重要性与历史传统的影响决定了相似性可以是商标侵权判断标准的重要内容。从我国商标侵权判断标准引入混淆可能性的基本动因来看,商标法第57条第2项所确立的商标侵权判断标准可以解释为以相似性为基础和前提、以混淆可能性为限定条件,而传统上内含于商标近似、类似商品、类似服务、商品与服务类似等概念的混淆可能性应该从这些概念中剥离。  相似文献   
19.
20.
胡学军 《当代法学》2023,(6):124-135
《民法典》的成功颁行呼吁健全完善相配套的民事纠纷化解程序,也为民事诉讼法典的编纂提供了契机。民事诉讼法法典化的必然性与紧迫性在于其有助于实现民事程序与民事实体法的协调与对接、完成民事程序法制度与理论的内在体系化、并最终实现从程序法定到程序法治的中国式现代法治的升华。现行《民事诉讼法》虽然具有法典的雏形与某些特性,但民事诉讼法法典化既是补交之前尚未完成的遗留作业,又是带有“再法典化”性质的具有一定探索性的未来工程。民事诉讼法法典化难以依循《民法典》编纂的逻辑与技术,民事程序群之间的逻辑关系适于以原型范畴理论解释,以这一逻辑为基础的“家族相似性”原理宜作为民事诉讼法典的编纂技术,以理顺各程序部分的顺序与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