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54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71.
介绍应用模糊数学的相似优先比方法进行微量物证的检验鉴定。可从一组嫌疑样品中识别出与现场最为接近的样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推断出现场样品的来源。  相似文献   
172.
在英语词汇中 ,一词多义现象十分普遍 ,在一词所拥有的多个意思中 ,彼此之间都具有某些方面的联系。以语言学家J .R .Taylor的“家族相似范畴理论”为理论基础 ,再结合实际例句分析、阐述语义范畴的一词多义现象 ,可就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与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3.
张涛 《警察技术》2018,(6):24-27
在110接处警机制中,指挥中心接警员接警后会根据报警地址分派至接警单位,在派警这一环节需要接警员必须熟记全辖区报警地址归属的接警单位,人工派警这一方式耗时耗力。通过分析报警地址与接警单位之间的关联关系,依靠监督学习下的分类算法,以及自然语言处理下的文本相似度算法,构建了智能派警系统。这一系统代替了接警员人工派警的操作,基于该系统可以构建扁平化的110指挥调度机制。  相似文献   
174.
权利人就被诉侵权软件与其软件构成相似负举证责任。通常情况下应把软件源程序或者目标程序等表达对比作为判断软件相似的基本方法。权利人客观上无法取得被诉侵权软件的源程序及目标程序时,举证证明软件在运行界面、运行结果、数据结构等相似,或者存在相同的软件名、目录、文件名、权利管理信息、设计特征、缺陷等,视为完成软件相似的举证责任。被诉侵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提供其软件源程序或目标程序的,推定双方软件构成相似。  相似文献   
175.
学界抄袭日常化之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位来自湖南高校的教授,在《经济评论》上的一篇论文,跟此前北大另一位教授所编写教材的某个章节相似度奇高,高到95%。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据记者报道,抄袭者之一,还是个院长,目前正在抓论文抄袭典型。  相似文献   
176.
目的 选取指纹区域中最具代表性的斗型纹中心区域,旨在探究千万人级数据库中相似异源指纹的出现情况及其与同源指纹的排位关系,阐述相似异源指纹带来的检验鉴定风险。方法 选取60枚具有代表性的斗型纹捺印样本,对其中心区域进行不同特征组合的标注,发送至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进行指纹查询,在前100位候选队列中查找同源指纹及检视相似异源指纹,并统计其排位关系。结果 在900次指纹查询的候选队列中查找到503次同源指纹,检视到474枚相似异源指纹,存在22.6%的相似异源指纹排位在同源指纹之前或其队列中没有出现同源指纹。结论 相似异源指纹在当前千万人级指纹数据库中有较高的出现率,且存在一定数量的相似异源指纹排位在同源指纹之前,这将给指纹检验鉴定工作带来较大的风险,需要指纹检验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对相似异源指纹的认识,规避错误鉴定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7.
178.
何迪 《学理论》2023,(3):44-46
维特根斯坦认为以往哲学总是用概念建构理论,采用或本质主义的或片面的或抽象的僵化模式认识和思考问题,导致日常语言的误用,从而产生“哲学病”。因而要对哲学进行治疗:实现对概念的考察,让语言回归日常生活,既要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语言的“家族相似”,又要通过“综览”把握语词用法,在语词的使用中呈现日常语言生动、丰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9.
在著作权法的司法实践中,法官需要建构一个“人像”,即运用人格化判断标准,来作出侵权认定。人像在著作权法中具有不可回避性,其在司法中的规范运用可以增强裁判的说服力,完善法官的论证说理,发挥沟通事实与价值的积极作用。然而,著作权法中的人像表达繁多,内涵相异。域外经验的影响、法院审理能力的制约及对美感判断必要性的分歧导致并加剧了人像标准适用时的不统一。重构著作权法中的人像标准,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明确目标受众与所属领域专业群体两类具体的人像;第二,两类人像的构成要素体现在知识结构、感知能力、区分能力、注意力类型和对比方式五个方面;第三,法院应采用“双重人像标准”进行侵权判定,只有在适用目标受众型人像标准和所属领域专业群体型人像标准所得出的结论一致时,侵权才可能成立。重构后的人像标准,能弥合著作权法的价值追求与基本功能之间的裂痕,纠正认知偏误可能带来的裁判偏差,而且不会产生法律实施中的额外成本。  相似文献   
180.
“整体视觉效果”侵权判断方式是各国或地区在外观设计侵权中普遍采用的方式。其一方面沿袭了混淆理论的基本框架,另一方面承载着保护设计创新的制度需求。为保护设计创新,这种侵权判断方式需要不断进行修正,从而导致侵权判断逻辑扭曲。尽管如此,保护设计创新的制度需求依然难以完全实现,遑论这种侵权判断方式主观性强,结果难以预见。鉴于外观设计的表达属性,版权实质性相似侵权判断方式为此提供了值得探讨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