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41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53篇
各国政治   163篇
工人农民   333篇
世界政治   7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765篇
法律   4637篇
中国共产党   3588篇
中国政治   4345篇
政治理论   1493篇
综合类   2800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225篇
  2015年   471篇
  2014年   1259篇
  2013年   1252篇
  2012年   1563篇
  2011年   1684篇
  2010年   1558篇
  2009年   1584篇
  2008年   1728篇
  2007年   1362篇
  2006年   1243篇
  2005年   984篇
  2004年   805篇
  2003年   619篇
  2002年   558篇
  2001年   473篇
  2000年   325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2000年以来,青海省电力公司先后经历了厂网分开、政企分开等重大改革和一系列结构调整、资产重组,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涉及万余名员工的切身利益。面对利益的重新分配和调整,广大干部员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良好的素质顾全大局,服从整体,保证了改革的顺利实施,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了舆论引导、解疑释惑、凝聚力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2.
杨浩 《工会论坛》2007,13(4):34-35
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如何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权观的要求维护好改制职工的合法权益,要从超前策划争主动、规范运作抓落实、放眼长远打基础等方面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3.
群众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执政基础,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党抵御执政风险的重要保证。必须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执政党必须善于整合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探索扩大党的群众工作的新路子,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194.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该法对原有公司法作了较为全面的修订,增、删、改条文总数达224条之多,其中新增41条,删除46条,修改137条,内容涉及公司财产权性质、资本制度、法人治理结构、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等方面,尤其是新增"一人公司"、防止公司股东滥  相似文献   
195.
近30年来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利益格局的改变,利益格局的变化导致阶层的分化,贫富阶层间的利益矛盾冲突不断显化与深化,严重影响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相悖的。妥协是一种有效的协调与化解利益矛盾冲突的方式,也是一种利益整合机制,妥协之所以能成为化解利益矛盾冲突的有效方式是源于妥协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探讨阶层间的利益妥协以及妥协的前提条件对进一步推进改革以及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6.
《新重庆》2006,(5):1-1
胡锦涛总书记近日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高度重视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他强调,要高度重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不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同时要高度重视做好群众工作,坚定群众的信心,鼓舞群众的斗志。高度重视解决群众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197.
随着我国宪法对公共利益的明确提出,法律化、规范化公共利益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公共利益就其源头来讲应源于一种区别于个人利益的群体利益的产生,这种利益是群体意识的一种体现.随着私有制建立、国家产生,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利益.伴随着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来自于民众的公共意见成为国家是否具有合法性的决定因素.公共利益的特点和现今社会的历史背景决定了公益问题在法律研究中占有很特殊的地位,现在仍局限在理论层面的讨论,只有"公益"理论日渐完善,才能与实践良好地结合,最终成为维护法律秩序良性运行的有力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8.
199.
对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驻中国代表机构与中国劳动者之间所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进行研究,会发现大量存在着劳资利益协调问题以及劳动执法与企业用工观念的严重脱节,不少外资企业对中国劳动法律体系特性不了解,从而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不断,有时甚至出现危机。下面就是目前在劳动法律体系中存在的一部分问题:企业与员工协商制定保守商业秘密和同业禁止条款往往达不到实际目的,一旦发生争议,企业利益受损的事例居多。原因在于很少有企业能够掌握劳动执法机关的处理原则,以及劳动部门对此的相关规定。对于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是…  相似文献   
200.
论精神损害及其赔偿的范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利民 《政法学刊》2002,19(2):33-35
精神损害就是民事主体侵害自然人、法人的民事权利,造成的自然人生理、心理上的精神活动和自然人、法人维护其精神利益的精神活动的破坏,最终导致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探讨,从侵权行为所侵害的民事权利角度来看,精神损害赔偿应适用于对一切人格权的侵害和部分身份权的侵害;从损害利益的角度来看,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精神利益的赔偿和精神痛苦的赔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