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99篇
中国共产党   83篇
中国政治   144篇
政治理论   45篇
综合类   7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1.
杜军龙 《传承》2014,(12):143-144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通过对荀子与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中关于人的观念作为比较的出发点,分析和探讨东西方二者对人自主性观点的比较,引申到对政治制度核心价值方面的理解,进而分析其对后世具体政治制度运行的影响,这对现实政治运行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2.
荀子否定内在"义理之天"的存在,提出天人、心物、性伪之分等观点,这明确了他的道德认识论的内在逻辑和哲学基础.在此前提下,他又通过、学和圣人三个核心概念建立起道德认识的外在逻辑.三个概念互为解释和来源,为荀子道德认识论的合理性提供有效的论证.  相似文献   
113.
贺信     
正孔学堂书局、《孔学堂》杂志社:欣闻孔学堂书局挂牌、《孔学堂》杂志创刊,谨表示热烈的祝贺!当前,国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国学热"不仅反映出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仁、义、、智、信"美德的自觉追求,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论断,为我们传习中华文化指明了方向。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困于故纸典籍、限  相似文献   
114.
拜谒朱裴墓     
王沛郁  孙峰 《先锋队》2014,(10):29-29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们来到朱裴的故里——闻喜县畖底镇宽峪村。在村西南不远的一座岭上,安葬着这位清初名宦。 沿着窄窄的羊肠小道,我们一路踟蹰前行。不时能看到路边一块块的条石,上面刻着方方正正的文字,显然是从朱裴墓上搬来的碑碣,被裁成条状,做成了路沿石。不到15分钟,我们便来到朱裴的墓前。只见三面土岭,环抱着朱裴高高的墓丘,两块2米多高的墓碑,已经横倒在墓丘之上,淹没在杂草荆棘之中。走到石碑之上,细细端详,只见一块墓碑上写着朱裴历任的官职,一块墓碑记载着朱裴的生平事迹。墓葬周围曾有的石马、石羊、石人等,早已被其族人拉走,独留一座孤零零的墓丘。  相似文献   
115.
中国外交有必要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中国的关系性思维与西方政治哲学的思维方式迥异。中国古典政治哲学以先秦诸子为源流,有"天道仁札"的通贯系统。"天"是中国人心中万事万物的本原和统摄;自"天"下降有"道"、"仁"和""的范畴,它们开始关乎人间秩序。通过系统整理以"仁"为核心的关系性政治哲学,文章进而为汇通中国传统和现有国际体系的话语打下基础,为中国外交的顶层、观念设计,甚至为世界政治和全球治理提供智力支持。以中国上升的物质实力为依托,沟通西方社会哲学思潮的语言学、存在主义、关系和实践等本体论转向,这一顶层设计可以通过系统性反思现有国际社会话语体系来突破中国软实力建设的瓶颈。中国理应在关键大国关系的构建、区域合作和全球治理的世界秩序想象中创造性地运用这一政治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6.
正"就这样原原本本地写,群众这么热爱、怀念的县委书记是很少见的。在他身上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全部的优秀品质。共产党员应该做到的他全做到了。我们一定要把他写出来!写不出来,我们就对不起人民!"——穆青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以头版头条的位置发表了由穆青、冯健、周原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并配发社论《向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学  相似文献   
117.
王小丁 《求索》2012,(10):68-70
、刑是中国古代社会运行的两条基本法则,这两条法则有着内在的相互张力:前者主张以德治世,后者强调以法治国。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制开始动摇,这一政治危机实质是秩序和信仰的双重危机。面对崩乐坏的时局,孔子将传统宗教道德化,并构建了以仁为本、以为主、以刑为辅的法律规范,将伦理道德法治化。通过倡导人文主义向度下的"为政以德"观以重构社会秩序与国家信仰。孔子刑思想之于成人之学与为政以德之关联的强调,蕴含着以下之要义:社会秩序的生成与国家信仰之建构源于道德人权利义务之统一,这一规定不能仅是抽象的形式规则,它更应该成为一种实践。即在塑造社会"公正原则"之同时更应该培养"公正的人",唯有此,秩序生成与信仰建构才能达成。  相似文献   
118.
王敬华 《唯实》2008,(6):39-42
《管子》是法家的代表作之一。贯穿《管子》思想的主流是其“道法”思想。“道”是“法”得以成立的最高依据,是“法”所以享有普遍性、公正性、恒常性的根本原因;道是最高范畴,其内部分为德与权法两支,两者互为补充,构成和谐之道。《管子》的“道法”观对正确认识法的精神以及科学处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9.
从古代廉吏谈到社会主义时期廉吏的基本特点,即清廉、勤廉、能廉、孝廉。通过古今对比,从治时期廉吏成为悲剧人物的表现入手,剖析其成因,笔者提出了炼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0.
白银亮 《世纪桥》2008,(4):45-46
自王国维提出起源于祭祀的论断以来,引起不少争议,本文坚持王说。起源于原始宗教祭祀,但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步摆脱了祭祀文化的性质,演变成为人们之间进行社会交往的一种文化行为,在社会整合和国家行政管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