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7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17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直接检测可疑病料中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的PCR诊断方法,对用以扩增apxⅣA毒力基因3′端长约442 bp的核苷酸片段的引物、模板、TaqDNA聚合酶、dNTPs的最适剂量及退火温度进行了优化筛选,并进行了特异性及重复性试验;以筛选出的优化条件,对临床可疑病料进行了PCR检测。结果,在25μL体系中,以5 pmol/μL引物、0.25μLTaqDNA聚合酶、2 mmol/L dNTPs、56℃退火温度对APP标准菌株apxⅣA毒力基因的扩增效果最好,重复性和稳定性高;而对类症菌株的扩增结果则为阴性,表明其特异性强。对分离到APP的病料PCR阳性率为100%(5/5);未分离到APP的纤维渗出性病料中,新鲜与陈旧病料PCR阳性率分别为70.59%(12/17)、50.00%(4/8),而非纤维渗出性病料的PCR结果均为阴性(0/45、0/9)。结果表明,建立的PCR方法特异、快速、稳定、敏感,优于细菌学方法,它可作为APP可疑病料的理想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2.
金口大峡谷西起乌斯河,东至金口河,长26km,峡谷出口处河谷最低海拔约600m,峡谷北岸大瓦山海拔3222m,最大谷深达2600m,极其雄伟壮观;与长江三峡比较,大渡河金口大峡谷的深度要大将近一倍,而且连续完整的峡谷长度和险峻壮丽程度均超过三峡。两岸奇峰突起,绝壁千仞,形如飞禽走兽,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山间分布着不同层次的植物、森林,林中奔跑着各类野生动物,构成一幅山环水绕、山水同天的迷人景象。除大渡河主峡谷外,大渡河两侧还有丁木沟、白熊沟、老昌沟、深溪沟等一系列支沟峡谷,呈现深不见底、窄如刀缝、绝壁深涧一线天的奇景,这些支沟内已发现多处产优质观赏水晶的水晶洞,是寻奇探幽的胜地。在海拔3222米的大瓦山,四周被绝壁围绕,形成山顶平坦四周凌空的平顶高山。远远望去大瓦山更象一座空中楼阁或者是航行于茫茫林海的巨轮。它四周绝壁高差达到1200米,山顶平台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源于山顶的两条小河从东南面的悬崖上飞泻而下,形成落差达1000米瀑布。大瓦山由二叠纪火山喷发的玄武岩构成,地质结构与蛾眉山、瓦屋山相同,因而被称为“蜀中三绝”。但大瓦山与峨眉山、瓦屋山相比在地貌景观上更为奇特。在大瓦山顶,南可俯瞰气象万千、雄险如削的金口大峡谷;北可遥望蛾眉山金顶,聆听那悠远的钟声;西可极目蜀山之王贡嘎山如玉的雪峰。朝晖落霞,云海雾涛,极尽天地自然之大观。五彩天池碧波轻舟如诗如画。  相似文献   
103.
从河北省某肉鸭场的鸭疫里氏杆菌病发病鸭中分离出鸭疫里氏杆菌 (Riemerellaa natipestifer ,RA)菌株。对该菌株采用液体、固体两种方法增菌培养后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 ,以 0 .5mL/只剂量经皮下免疫 7日龄雏鸭 ,并在河北省某发病肉鸭场进行了田间试验 ,表明该疫苗免疫效果良好 ,保护率达 90 %以上  相似文献   
104.
将350只1日龄AA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B、C、D四个处理组,分别在常规全价饲料中添加10、20、30和40 g/kg的苦豆籽粕。分别于7、14、21、28、35、42和49日龄随机抽取各组鸡10只剖杀后,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鸡盲肠内的双歧杆菌数量。结果,在7、14、21、28、35、42和49日龄,处理B组每1 g盲肠内容物含双歧杆菌的对数值在5个组中均为最高,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8.10%、7.06%、10.40%、5.28%、4.95%、0.34%和7.75%,其中在7日龄时差异极显著(P<0.01),在21日龄时差异显著(P<0.05),而在其他日龄差异均不显著。表明在AA肉鸡基础日粮中,添加浓度为20 g/kg的苦豆籽粕可以增殖盲肠中的双歧杆菌数,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105.
将禽流感病毒A/Goose/Guangdong/1/96(H5N1)株的NA基因及LacZ报告基因克隆到禽痘病毒载体pSY681中,构建重组转移载体pSY(NA+LacZ),将其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经蓝白斑筛选,纯化表达NA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rFPV-NA,用其免疫SPF鸡,检测该重组禽痘病毒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该重组禽痘病毒能够在体外培养细胞内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NA蛋白,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约为55 ku;用该重组禽痘病毒免疫SPF鸡后,能够使免疫鸡获得对H5N1和H7N1两种亚型HPAIV攻击的部分保护。表明,重组禽痘病毒rFPV-NA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06.
为探索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病机理,采用PCR方法分别扩增了家兔源和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C51-17、Pm898、Pm8916、Pm901、Pm9616、PmZM、PmQin菌株的prfA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将C51-17株的prfA基因克隆到质粒pET30a中,将重组表达载体pET30a-prfA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pLysS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表达,进行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这7株菌株与GenBank登录的3株多杀性巴氏杆菌之间prfA基因在核苷酸水平上的同源性为95.6%~100%,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为98.9%~100%。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PrfA的分子质量约为45.6ku,与预期的大小一致,以可溶性形式表达。重组蛋白PrfA可与家兔抗多杀性巴氏杆菌阳性血清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107.
为了对鸭传染性浆膜炎进行快速的型别诊断,探索了不同灭活方法、菌液浓度、染色方法和保存条件对标准1型和2型鸭疫里氏杆菌凝集抗原的影响。结果显示,用甲醛溶液灭活细菌制备的抗原比加热灭活的灵敏度高;石炭酸复红染色液的染色效果优于虎红染色液和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经石炭酸复红染色液染色的菌液浓度达到109数量级时,常温和4℃保存1年稳定性良好。结果表明,制备的鸭疫里氏杆菌平板凝集抗原可用于临床鸭疫里氏杆菌感染或免疫后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8.
为了修订行业标准《猪巴氏杆菌病诊断技术》(NY/T 564-2002),改进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定群方法,制备了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群抗血清,并建立了多重PCR,对53株菌同时用血凝方法及多重PCR进行定群。经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测定,制备的各型血清仅与对应型抗原发生凝集反应,表明血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作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定群抗血清。53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均扩增出了相应的预期片段,PCR结果与Carter氏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结果相一致。结果表明,可将多重PCR增添至行业标准中,用其代替原有血清学方法进行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定群。  相似文献   
109.
从2009-2012年多个奶牛场送检的5份以奶牛化脓性炎症为特征的病料中分离出5株细菌,根据其革兰氏染色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以及16SrRNA基因序列的BLAST分析,确定分离菌为化脓隐秘杆菌(Trueperella pyogenes),并对分离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基因进行了PCR鉴定和动物试验。结果显示,5株分离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11株牛源化脓隐秘杆菌16S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9%以上。HLJ-1005株分离菌基因组中缺失胶原结合蛋白(CbpA)基因,但包含溶血素(PLO)基因、神经氨酸酶H(NanH)基因和神经氨酸酶P(NanP)基因,且HLJ-1005株分离菌的致病力明显弱于其他4株分离菌。证实,化脓隐秘杆菌的致病力与cbpA基因和nanP基因的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110.
根据GenBank中的鸭疫里氏杆菌(RA)外膜磷酸盐选择性微孔蛋白(Porin)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血清1、2、6、10、11、13、14和17型RA菌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均扩增出大小为1 212bp的目的片段,序列比对显示该基因在8种血清型菌株间同源性均大于99.6%。针对保守性最高的357bp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PCR检测方法,对鸭致病性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菌、鸭巴氏杆菌及鸭肝炎病毒均未扩增出目的条带,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试验显示最小检出量为73.96pg的基因组。应用建立的PCR方法对分离自吉林、河北及北京的8个菌株进行扩增,均在357bp处扩增出清晰的目的条带,与细菌分离鉴定的符合率达100%。本研究为RA的鉴定提供了新方法,为RA外膜微孔蛋白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