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5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47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为对猪小肠集合淋巴结黏膜处的菌群构成进行鉴定和分析,采集20头自然饲喂猪的小肠集合淋巴结回肠黏膜段,对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并通过16SrDNA测序鉴定菌种。结果发现,从猪小肠集合淋巴结中共分离到43株细菌,其中,大肠杆菌的检出率最高,为90.00%;枯草芽胞杆菌次之,为35.00%;蜡样芽胞杆菌为15.00%,地衣芽胞杆菌、巴氏杆菌均为10.00%,短小芽胞杆菌等为5.00%。而其他肠黏膜处的菌群则有所不同,回肠黏膜段共分离到8株细菌,分别为大肠杆菌(71.43%)、克雷伯菌(42.85%)、猪链球菌(28.57%)、奇异变形杆菌(14.28%)、嗜水气单胞菌(14.28%)等。此外,地衣芽胞杆菌仅在小肠集合淋巴结中被检出,检出率为14.28%。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是猪小肠集合淋巴结黏膜处的优势菌群,枯草芽胞杆菌在猪小肠集合淋巴结黏膜大量存在,地衣芽胞杆菌仅存在于猪小肠集合淋巴结黏膜中,三者可作为靶向小肠集合淋巴结细菌活载体口服疫苗的载体。  相似文献   
42.
为了解不同养殖模式下牛源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CTX-M型基因流行分布特征,本研究从甘肃和新疆采集肉牛、奶牛和牦牛粪便样品,经分离鉴定得到220株大肠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通过PCR法检测CTX-M型基因和整合子基因型,利用多重PCR法对CTX-M阳性菌株进行种族进化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43.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福建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审核发放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44.
概述了禽卡氏杆菌的病原特征,阐述了该病原在分离培养、流行病学、诊断方法、防控措施以及流行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组织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旨在为研究该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5.
为了解不同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对宿主的致病特征,通过病毒核酸检测和序列分析,对A、B和C发病鸡群进行ALV感染亚群鉴定,同时根据病理形态观察资料,分析了不同亚群ALV的致瘤型。结果表明,A鸡群感染ALV-A,发生淋巴细胞性禽白血病,病变组织中成淋巴细胞恶性增生;B鸡群混合感染了ALV-A和ALV-J,发生血管瘤型禽白血病,肝血疱区域红细胞恶性增生,皮肤血疱区域表现海绵状血管瘤,组织中未观察到成淋巴细胞或成髓细胞增生;C鸡群感染ALV-J,发生髓细胞瘤型禽白血病,成髓细胞恶性增生。序列分析表明,引起淋巴细胞性和血管瘤型禽白血病的ALV-A毒株间的遗传距离为0.963;引起髓细胞瘤和血管瘤型禽白血病的ALV-J毒株间的遗传距离为0.976。  相似文献   
46.
用鸽Ⅰ型副黏病毒地方分离株KM 1感染鸽 ,在 5~ 7d复制出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症状 ,且感染鸽全部发生血清学抗体转换 ;将KM 1静脉接种 6周龄雏鸡 ,10d后血凝抑制 (HI)效价显著增高 ,且其静脉接种致病指数 (IVPI)为 0 ;用鸡新城疫病毒LaSota株感染鸽 ,第 8d出现临床症状 ;病毒能在 9日龄鸡胚中增殖 ,并使鸡胚出现病变 ,尿囊液血凝 (HA)效价为 1∶2 0 ~ 1∶2 5。  相似文献   
47.
为了评价沙门菌噬菌体SJT-90用于防控沙门菌病的效果,利用双层平板法从蛋鸡养殖场污水中分离并纯化1株沙门菌噬菌体SJT-90,观察噬菌斑形态,利用透射电镜观察SJT-90的超微结构,同时对SJT-90的MOI、一步生长曲线、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以及裂菌谱等生物学参数进行了测定,使用BLAST和VFDB数据库进行比对,...  相似文献   
48.
为研究引起大熊猫脚掌化脓感染的原因,有效防治该病,对大熊猫感染部位的浓汁进行了细菌学检查及分离,对分离菌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鉴定、兰氏分群以及16S rDNA序列的分子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分离菌进行健康小鼠的人工感染试验。结果分离到5株细菌,根据5株分离菌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及兰氏分群结果,结合16S rD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判定为链球菌属的停乳链球菌类马亚种。该分离菌对供试健康小鼠有较强的致病作用。证实分离菌即为引起大熊猫脚掌化脓感染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49.
大肠杆菌O157 LPS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热灭活的大肠杆菌O157∶H7(E.coli O157∶H7)菌体抗原为免疫原,E.coli O157∶H7菌体结合脂多糖(LPS)为筛选抗原,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E.coli O157∶H7LPS单克隆抗体。采用改良过碘酸钠法制备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酶标抗体,并建立检测E.coli O157∶H7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结果,成功制备了9株稳定分泌E.coli O157∶H7LPS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其中7F9和7G2为LPS O-特异性多糖(O-SP)单克隆抗体,与E.coli O157∶H7菌体具有较好的反应性。此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与受试的非O157菌株没有交叉反应,对E.coli O157∶H7纯培养菌液的检出下限为3×104CFU/mL。结果表明,建立的ELISA检测方法对E.coli O157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该方法有望与其他方法相结合用于对E.coli O157∶H7的检测。  相似文献   
50.
猪场环境中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检测及其耐药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猪场环境中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其耐药机理,随机选取从规模养猪场环境中分离的31株大肠杆菌,采用药敏纸片法检测其耐药性、PCR法检测其qnrA和aac(6’)-Ib基因存在状况,然后采用高温-SDS法对其中1株分离菌进行耐药质粒消除试验。结果显示,所分离的31株大肠杆菌对青霉素、四环素、洁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等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在所有试验菌株中未检出qnrA基因,而可检出aac(6’)-Ib基因的有8株;通过对含aac(6’)-Ib基因质粒的消除,分离菌株可获得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表明猪场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药物产生了广泛的耐药性,而含aac(6’)-Ib基因质粒可介导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