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篇
  免费   31篇
各国政治   29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5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4篇
法律   122篇
中国共产党   124篇
中国政治   179篇
政治理论   78篇
综合类   1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7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了我国经济工作思路和宏观调控指导思想上的新思维。它不是搞所谓新计划经济,而是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总体上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之下,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有限政府相结合,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力来对冲下行因素,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我们急需在改革中间解除供给抑制,削减供给约束,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做到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772.
林端 《现代法学》2007,29(4):3-14
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1864-1920)与奥地利法学家凯尔森(Hans Kelsen,1881-1973)对"法律社会学"(Rechtssoziologie,sociology of law)的定位存在异同。他们一个从社会学家的立场,一个从法学家的立场,探讨了"法律社会学"在19世纪末叶跟着社会学(Soziologie)一起诞生的时候,究竟应该如何对这新兴的学问加以定位的问题。他们两位都是法学家出身,同样受到当时哲学思潮新康德主义(Neukantianismus)的影响,主张划分"实然"(Sein)与"应然"(Sollen),也同样对促进德语世界法律社会学的诞生有积极贡献的"自由法学派"(Freirechtle-hre)与奥地利法律社会学家艾利希(Eugen Ehrlich,1862-1922)提出了批评意见,但是他们对于"法律社会学"这门新兴的学科,却还是有不完全相同的定位。  相似文献   
773.
心理咨询中的人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人性和人性观的问题 ,历来是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所关心的基本话题 ,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人性和人性观的问题也是心理学家所感兴趣的话题 ,探讨人性的本质有助于心理学家更好地了解人、帮助人。所谓人性 ,英语中的humannature是指人的本质和本性 ,它首先是个哲学上的概念 ,不同的哲学家对此有完全不同的回答。马克思主义对人性的看法是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心理学对人性的理解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的。在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中 ,人性(huma…  相似文献   
774.
对于技术理性的剖析与批判,法兰克福学派在众多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中最具代表性。该学派以马克思、韦伯和齐美尔等人的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为思想基础开辟出了一条独特的技术理性批判道路。它以结构失衡的启蒙理性为出发点,将技术理性统治下的虚假需要和文化工业等各种社会现象以及现代人的生存境遇作为批判向度,最终落脚于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否定性”重建。可以说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技术理性的清算是相当深刻的,但他们并未找到在彻底瓦解异化秩序后重建理想世界的可操作性路径,这也注定了其思想不会成为变革现实的力量。  相似文献   
775.
历史分期是历史研究中最重大的理论问题,历史分期不仅是对历史时间的切割,也 是对自我说明的主导单位的明确界定与完整阐述,同时兼顾互动方式变革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英 国学派为国际关系史分期提供了诸多可资借鉴的概念与理论。从部落、帝国到主权国家这种主导 单位的演进构成了国际关系史分期的第一层次,主导单位的变动不仅是权力边界的调整,也是互 动能力变化的结果。源于欧洲的国际社会的扩展构成了国际关系史分期的第二层次。只有将两个 层次的分期结合起来才能提供一种相对完整的国际关系的历史叙事。  相似文献   
776.
郭泽强 《现代法学》2023,(3):170-184
刑法主观主义通常对应刑法行为人主义,刑法客观主义对应刑法行为主义,二者的争论在西方刑法学说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我国大多数学者会选择行为主义的立场,对行为人主义存在明显忽视,刑法行为人主义也曾成为众矢之的。但是,行为人主义其实不乏具有诸多可以借鉴之处,它在我国日益繁荣的刑法学研究中不应该被淡忘,对此有必要重提行为人主义,以充分发挥行为人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行为人主义贯穿刑法始终,其至少应分别从刑法观、犯罪论与刑罚论三个层次逐一进行分析。近些年来的刑法修正案也涉及到诸多的行为人主义思想内容,像预防刑法、犯罪人处遇方式的发展、犯罪圈的扩张范围等。在理论上,应当主动运用行为人主义的视角与内容,去合理解释这些现实问题,对于不合理的地方也应当结合行为主义及时进行合理的刑罚限缩。在行为主义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情形下,重提行为人主义,既是对未来刑法学发展的合理预见,也是对当下刑法的范围保持清醒认知。  相似文献   
777.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在于人的高质量发展。工匠作为构建人类文明,乃至未来工匠社会的中坚力量,创造出了各种文化形态。各行工匠在劳动与生活的过程中,逐渐沉淀为深厚的工匠文化,产生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价值,它与高质量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高质量发展的提出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背景,其含义与每个历史阶段的启示都有所不同,但都内蕴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社会快速转型的质量时代呼唤人的高质量发展,工匠文化是人的高质量发展之核心,专精特新、“知行能成”成为工匠文化对人的高质量发展之内在价值。可以说,工匠文化是一种以“知行能成”为基本原则并拥有专精特新品质精神的人类社会价值实践活动文化,是一种经典型的高质量发展文化。  相似文献   
778.
张永龙 《群众》2023,(4):20-2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江苏是一部厚重的大书,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汲取包括泰州学派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为“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崭新征程给予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779.
对寒凉学派与温补学派的争鸣作简要概括并进行反思,指出纠偏致偏的必然性及提出准确解读对立的学术观点和学术争鸣必须提倡宽容等看法。  相似文献   
780.
从“关系性”这一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背景知识角度看,中国外交文化中存在一种“礼尚往来范式”,基本含义源于“礼尚往来”的经典智慧和“礼和天下”的悠久经验,但在近代东西方国际秩序碰撞中遭遇挫折。新中国建立初期,“礼尚往来范式”被赋予崭新的时代含义,包括外交观念和实践中的“对等斗争”“平等互利”“同等尊重”,又在改革开放后增添了“礼法互鉴”的附加含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礼尚往来范式”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逐步实现了思维方式、表达形式、行为模式的有机结合,运用方式是“过程式对弈”“领域间互惠”“文明型共生”,主要特征是“重联通”“保增量”“促大同”。应加强对“礼尚往来”等中华经典国际关系概念研究,有助于更好理解和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