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58篇
中国政治   76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010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仍旧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最重要的目标。2010年全国粮食产量实现了“七连增”,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5800元,增收了10%,实现这两个目标,中央的说法叫“历尽艰辛、砥砺奋进”,可见来之不易。今年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难度应该说更大。  相似文献   
102.
数字中国     
《时事报告》2005,(4):61-63
9.5% 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已初显成效,中国经济2004年增长9.5%,预计2005年增长8%左右。  相似文献   
103.
20世纪60年代初期,安徽农村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群众生产情绪低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挫折,群众生活极为困难。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人民群众强烈要求改变生产上的大呼隆、分配上的“一平二调”,要求加强生产责任制,真正掌握自主权。安徽省  相似文献   
104.
13亿人,多不多?答案是肯定的。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估测过一系列数据,按照中国的粮食产量,人口不应该超过12.6亿;按能源负载.不应超过11.5亿;按土地资源,不应超过10亿;按淡水供应,不应超过4.5亿。按照这个标准.2005年1月6日的中国。各项指标都早已超过极限。不过,中国人口只要控制在17亿以内.就不会产生可怕的致命后果。按照目前每年新增1000多万人的速度.还有近40年好过。  相似文献   
105.
曹滢 《半月谈》2004,(6):6-47
郑继兰在村里是个名人:这个叫“龙乜”的小村子坐落在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的大山里,上世纪90年代,这里曾是闻名全国的“拐卖村”。经它中转贩卖到全国各地的婴儿有100多人。郑继兰也参与过拐  相似文献   
106.
辽政办发[2011]15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农委《关于开展2011年全省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07.
王美娜 《传承》2014,(3):30-31
正1954年,周恩来任命赵世同为百色地区行署专员。1957年,赵世同深入调查研究,为了解决右江北岸田地的灌溉问题,提高农民的粮食产量,首先提出兴建百东河水库的决策,修建百东河水库成为百色地委、行署的重点工程项目。赵世同亲自任该工程指挥长,为的是及时地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为了解决淹没区的移民搬迁问题,他跋山涉水,走村串户,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进行妥善安置。当他了解到参加修建水库建设的民工口粮低、衣服少,便召开有关部门领导会议,及时解决工人、农民的口粮衣着问题。当工程输水涵洞出现问  相似文献   
108.
新一轮“土改”:难题和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产承包20年,为啥没过富裕坎?当年小岗村在实行包产到户之后一年,就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最后却用了20多年的时间,却一直徘徊在这个温饱的水平上,没有跨入到富裕的行列,  相似文献   
109.
去年我国农业虽然遭遇罕见自然灾害,仍然保持了较快发展的好势头,粮食产量增加5.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5%.令人振奋。但正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所指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相似文献   
110.
班玛县是果洛藏族的发祥地,是全州气候条件最好的地区,因而也是粮食产量最多的地区。县址建在巴颜喀喇山南麓的多柯河与玛柯河的交汇处。由于该县属长江流域,海拔较低,气候温和,山青水秀,所以历来有“果洛江南”之称。我在果洛工作期间,曾多次前赴班玛,并驻足县城赛来塘。小城的变迁记录着时代的变化、建设的成就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