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4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643篇
工人农民   35篇
世界政治   77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01篇
法律   324篇
中国共产党   1635篇
中国政治   1835篇
政治理论   444篇
综合类   82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712篇
  2013年   563篇
  2012年   680篇
  2011年   690篇
  2010年   574篇
  2009年   667篇
  2008年   708篇
  2007年   426篇
  2006年   398篇
  2005年   308篇
  2004年   323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正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2011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克服多种困难挑战,农业农村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粮食生产稳定跃上新台阶,农民增收成效喜人,水利建设明显加速,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农村社会安定祥和。农业农村形势好,有力支撑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效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好2012年  相似文献   
992.
姚辉  杨欣 《法制与社会》2012,(21):130-131
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通过对外文化交流、媒体的国际传播等形式,以影响他国民众的态度和意见,旨在树立、提升国家形象,形成有利于本国的国际环境,从而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国家形象是国际公众对一国的综合印象和评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日益受到中国政府和国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993.
周恩来是新中国开国总理兼首任外交部长,他既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也是伟大的外交家.他和毛泽东一起,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鞠躬尽瘁,奋力拼搏,作出了杰出贡献,为新中国赢得了极高的国际地位与威望.  相似文献   
994.
于洪君 《当代世界》2013,(12):12-13
"2013当代世界多边对话会"就未来十年全球经济、政治、安全格局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外交的政策取向进行研讨,议题广泛、讨论深入、气氛热烈、成果丰硕。尽管对话不能使我们在所有问题上达成一致。但我们至少形成了以下重要共识。第一,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995.
996.
李艳明  丁娟 《法制与社会》2011,(15):240-241
"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人们安身立命的一种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在中国逐步崛起和各国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代,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和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需要以"和合"文化为支撑开展我们的外交工作。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以"和合"文化为基础,初步构建了当代文化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997.
佚名 《中国减灾》2011,(22):14-15
天终于亮了,肆虐了一整夜的暴风雪却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从玻璃窗望出去,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和他一同挤在窗户前向外看的虎子惊叫着:"快看,院门前那两棵大树折了。"暴风雪来得太猛烈了。他就读的这所小学在大山深处,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不到二十名学  相似文献   
998.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其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外交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国务院原副总理、国务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黄华同志因病于2010年11月24日3时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相似文献   
999.
他是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领导者和参与者之一;他曾作为向导和随行翻译,协助埃德加·斯诺完成了名噪全球的《西行漫记》的采访工作;他曾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期的半官方外交领导者之一;他曾被指定为同秘密来访的基辛格谈判的三人小组成员。新中国外交史上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都与他有关。他是深受周恩来赏识的外交才子;他曾被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称为"我见过的最有能力的人民公仆之一"、"值得信任的朋友";而他的老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感叹:"这个人,整个生命都用在外交上了。"○○○○○○○○○○○○○○○○○○○○○○○○○○○○○○○○○○○○○○○○○○○○○○○○○○○○○○○○○○○○○○○○○○○○○○○○○○○○○○○○○○○○○○○○○○○○○○○○○○○○○○○○○○○○○○○○○○○○○○○○○○○○○○○○○○○○○○○○○○○○○○○○○○○○○○○○○○○○○○○○○○○○○○○○○○○○○○○○○○○○○○○○○○○○○○○○○○○○○○○○○○○○○○○○○○○○○○○○○  相似文献   
1000.
1979年12月25日,前苏联以应阿富汗党和国家的领导集体请求为名,将数量有限的作战部队开进阿富汗的行动,不仅断送了20世纪70年代美苏缓和的成果,而且引起世界各国的同声谴责,在政治上和道义上陷于空前的孤立。前苏联在阿富汗历时9年零2个月的战争,其中约有6年时间是在联合国主导下的政治谈判中度过的,相关各方基于自己的利益在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上迟迟不愿做出让步达成和解。苏联态度的转变是最终达成日内瓦协议的关键,而日内瓦协议的不完整性、模糊性为阿富汗的内战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