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7篇
  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0篇
法律   121篇
中国共产党   227篇
中国政治   284篇
政治理论   50篇
综合类   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1.
余靖政治理念之终极指归在于“和”与“仁”。此种融政治理念与价值判断为一体的思想乃是中国主流政治哲学合逻辑地展开的结果。余靖认为,最切合实用的治术乃是惠民和利民;而维护祖国的统一与稳定正是“和”、“仁”理念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2.
“仁”代表着中国古人从人际关系视角研究、探讨德性和社会规范的思路,是理解中华文明的关键概念,这一范畴的突出特点强烈的实践性。主体际性概念出现在20世纪初的西方哲学中,是对主客二分的近代理性主义传统的超越,其意义在于申明了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间的共生性、平等性、交互性。“仁”与主体际性之间存在内存契合,可以说是以经验形态表达了后现代主体际性的实践理性。在主体际性视域中重新发掘和理解“仁”,重新解读其文化心理本质并为生活服务,或许可为中华文明吸纳、消化现代文明提供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3.
先秦思想中已有相对成熟的民生思想系统,这一民生传统在先秦的基本建立及其传承,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根红线。本文从先秦儒家"仁"的范畴、先秦诸子思想中的民生思想、先秦民生思想的自有系统等层面展开论述,概要说明先秦思想中的仁政、民本、民心、爱民、养民、利民、富民、教民、恤民等民生概念及其内在系统性,为深入研讨中国传统民生思想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勤、廉、仁、俭作为传统官德的重要内容,不仅为中国传统社会的现实状况所决定,且与儒家文化的浸染有着密切关联。从文化生成角度看,"勤"源自传统集权制的客观需要,"廉"肇端于政治主体的角色期待,"仁"是作为传统政治道德的核心价值而存在,而"俭"是与小农经济相适应的美德,它们构成传统官德的应有之义,共同维系着中国传统政治体系的稳定与平衡。深入理解勤、廉、仁、俭的内涵及其关联,不仅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传统的官德文化,而且对于当前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反腐败文化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孔子生活于春秋末期这个社会大变革时代。面对诸多社会弊病,孔子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出了仁、贤、信、公、礼、和、中等应对措施,力图恢复古已有之的"郁郁乎文哉"的政治局面,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借鉴和弘扬孔子这些思想,对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2年初,在北京王府井澳门中心二楼,高贵、气派的台湾胜大庄艺术品交易中心北京服务处正式成立,该服务处将成为“横跨两岸,全球交易,国宝回流”的重要平台。蜚声海外的胜大庄文化企业集团(以下简称胜大庄),自此走进了大陆人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7.
岳波 《人民公安》2012,(7):16-19
"扎西来了,贼娃子怕了;扎西来了,扯筋(方言:找碴或难缠的人)的少了;扎西来了,村民乐了……"到过四川省三台县宝泉乡的人总能听到村民们津津乐道当地一位藏族公安民警——扎西泽仁。  相似文献   
18.
朱熹认为孔子的"天"是理,具有超越性、根源性、主宰性。并以此为基础解释孔子的"天命"是天理流行而赋予事物的本性。而丁若镛认为孔子的"天"与《诗经》中的"上帝"一脉相承,是外在于天地、万物和人的造化者和灵明主宰者,据此主张孔子的"天命"为天的命令。然而他的这一诠释不是为了把儒学改造成宗教,相反,是为法律不健全且执行力低下的朝鲜王朝建立实用型道德秩序,以批判掌权者之间的明争暗斗和牧民官对百姓的剥削。丁若镛主张天对人有两个命令,第一命令是"仁",即"天"命令人在人事上尽人之本分,以实践"人伦之德"成为君子。第二命令是"中庸",即命令君子至诚无息地走在"仁"的道路上,最终与天合德成为圣人。  相似文献   
19.
《廉政瞭望》2013,(9):74-75
地震是一场灾难,同时也是一面镜子,既可以照出人性的灰暗,也可以显示人性的光辉。竹培仁一家在地震后不怨天不怨地,积极开展自救的故事令人钦佩,让人动容。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员(河北)》2014,(14):F0002-F0002
在涿州,70岁以上的老人都知道周家大院,周家是有名的“善人之家”周松勃作为一名周家人,一名中共党员,始终牢记祖辈遗愿,用实际行动续写着周家的善行。他高中毕业后立志从医,1987年师从名医门下,考取专业学历后,扎根基层一干就是2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