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篇
法律   40篇
中国共产党   100篇
中国政治   137篇
政治理论   43篇
综合类   4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佚名 《政府法制》2012,(35):24-25
红楼梦》第四回写道,金陵应天府门子对新到任的知府贾雨村说:“如今凡做地方官的,都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势极富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也难保呢!”这是对古代官员为何要“傍大款”的极好说明.  相似文献   
12.
伴爱如伴虎     
江岸 《小康》2012,(2):123
正袭人对宝玉的尽心尽责让人叹为观止,但她的深情从未被我们当成过爱情,埋伏着野心和算计的全心付出,只是一种胜利法《红楼梦》里,除了林黛玉,贾宝玉还爱谁?想必答案不止一个,宝钗、湘云、晴雯,也许,还有袭人。可能很少会有人把袭人放在宝玉最爱的名单里。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12)
主要结合《红楼梦》第三回杨宪益夫妇与霍克斯的译文,从两译本方位隐喻的英译、对《西江月》两译本的解读以及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三方面对比分析并鉴赏了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对第三回的不同译文。通过比较,杨氏和霍氏的浑然天成的翻译技艺及特点均鲜明地显现出来,其深厚造诣也令人叹服。  相似文献   
14.
瘦竹 《新民周刊》2012,(36):90-90
正是在他的成长经历中,在他的作品中,隐藏着他内心深处最深的秘密,隐藏着他的生、他的死、他的爱、他的欲,也隐藏着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天使和魔鬼。转眼顾城去世已经将近20年了。按理说,人们对他的评价早应该是盖棺定论了,但事实是,即使过去了这么多年,人们面对他时依然是困惑的、迟疑的。人们把最高的赞美给了与火车不期而遇的海  相似文献   
15.
<正>7月3日,省政协举行第24期"名人名家讲座",省政协主席张连珍主持讲座。讲座中,当代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王蒙,以"旧中国的挽歌——《红楼梦》"为题,对《红楼梦》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评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近百年来《红楼梦》研究的归纳,回顾了《红楼梦》研究中几个重要的基本问题。特别是从版本特点、续书之争、文本优劣,提出了在新时代如何从索隐、考证研究进一步向《红楼梦》文学地位研究转变的学术趋势。  相似文献   
17.
贾珍居丧     
山阿棉 《各界》2013,(7):78-79
红楼梦》多写居家琐事,怎么吃饭,用的什么筷子,谁和谁一桌吃,都有讲究。也写了几件大事,除了贯妃省亲,就是两次丧事,婚事反倒写得草草。为什么这么大张旗鼓地写丧事呢?因为丧事在古代特别隆重,历时久,排场大,花钱跟烧钱一样,  相似文献   
18.
江岸 《小康》2011,(5):111
一部《红楼梦》,就像一部失败的家庭教育大集合。在不知不觉间,父母、长辈们成为一个个残酷的推手,将贾宝玉、贾琏、薛蟠、贾瑞等人,推入生生死死、起起落落的命运之中  相似文献   
19.
苏枫 《小康》2011,(12):112-113
《小康》:这次来北京,您有什么特别的感想吗?白先勇:1987年,我成年后第一次回北京,城市的样子还在,只是老了四十年。而现在,整个中国都存在于一个大冲突之中,急剧变动的社会好像浴火重生的凤凰。如今的年轻人在衣着举止或想法上几乎完全美国化,或者说国际化。传统的中国文化似乎已经和中国人的生活逐渐脱节。然而,无论《红楼梦》、四书五经,还是唐诗宋词其实一直都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面流淌。在这个时代,个人有必要在心中保有古典的成分。可以说,中国人正处在寻求文化认同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0.
对《红楼梦》中的詈语尽可能地进行了穷尽性梳理,共得詈语407个,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对“詈语”的概念进行界定;接着,从詈语的语义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共分为七类,认识到《红楼梦》中詈语是一个种类繁多、语义丰富、形式各异的庞大的詈语家族,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对《红楼梦》詈语以文化透视,反映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民族文化积淀。最后,分析詈语在《红楼梦》创作中的作用及詈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