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45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1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2篇
法律   261篇
中国共产党   504篇
中国政治   722篇
政治理论   235篇
综合类   20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2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孟鸿声 《民主》2007,(9):37-38
马叙伦的一生,为人,一身浩然之气一以贯之;为学.致于君子之学以美七尺之躯:表现在书法之学上.以敬畏之心捍卫国学道统,一丝不苟,其书法作品.浩然之气跃然纸上。新中国成立之时.马叙伦饱含激情写下大幅作品“得宿”二字.标志着他颠沛流离、为正义流血战斗的大半生,终于安得归宿.表现出他与人民的共同宿愿得到实现。可以想见,“得宿”二字寄托了马叙伦先生何等真挚的宿愿。  相似文献   
22.
刘佑局脱口成诗,被誉为当今岭南奇才。据说,他第一次拜见著名学者文怀沙先生时,文老说:“人家说你是曹植、李白、我不服,现在以我为题马上作诗一首。”佑局仅迈一步,诗从口而出,“手摇扇子风徐来,指动胡鬓未曾衰,凌云壮志今犹在,不悔当年作书呆。”  相似文献   
23.
《理论月刊》2005,(9):F0003-F0003
曹阳,男,1955年生于湖北通城;1982年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88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4年晋升教授,1997年获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1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作访问学者,2003年至2004年作为教育部“21世纪振兴计划”获得者,赴英国剑桥大学作访问学者,并访问英国中英格兰大学。曹阳教授1995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8年当选为湖北省首届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002年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现为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心、农村小城镇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工业经济开发与促进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农村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县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相似文献   
24.
时事评点     
《法人》2006,(11):12-13
10月11日,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闭幕,会议对“和谐社会”这一概念进行了更深入的解读,这究竟是历史的偶然,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知名学者黄苇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显示了决策层对社会的不可预料变化已经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25.
邓春喜  贾华 《中州统战》2003,(12):32-33
2002年9月,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的“人物专访”栏目专题报道了著名华裔天文学家张双南的事迹,全面介绍了他探索“黑洞”奥秘的艰苦历程,确山人收看节目后无不欢欣鼓舞,因为这位著名的科学家就是确山籍人,是老区确山改革开放后走向世界的第一位天文学家。学生时代张双南出生于确山县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张双南从小就养成了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的品质。从小学到高中,张双南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特别是他上高中时,理科成绩名列全校第一,多次在地、县举行的物理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张双南最感激的人是…  相似文献   
26.
“不变”的中国基层司法风格及其社会经济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改革为近年法学界所关注的一个热点、焦点问题,学者们纷纷著书立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努力寻找出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正确路径。本刊与河南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所联合组织的以“中国法律传统与当代司法改革”为题的讨论,旨在对中国的司法改革乃至法制建设有所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27.
在刚刚揭晓的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名单上,民盟湖北省委副主委、武汉市委主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杨云彦的名单赫然在目,这是他继去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光荣称号后,获得的又一项新的荣誉。  相似文献   
28.
陈卫平 《湘潮》2005,(3):46-49
虽然同饮湘江水长大,但因为时代、机缘、地域原因,一直无缘拜会杨小凯。即便如此,我们仍一直没有放弃对杨小凯的关注,关注他的传奇经历、学术成就、求索精神、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9.
"判例法"质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理论界对把判例法制度引入我国,并把判例作为我国法律渊源(法源)之一的讨论已有十余年,[1]几乎所有的讨论者都是持肯定的态度,建议中国建立以成文法为主、判例法为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尤其是在我国的刑法典确定了罪刑法定原则之后,怎样弥补刑法的漏洞又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此时,很多的学者都又将目光投向了判例法.  相似文献   
30.
在中国中古时期良贱身份制的研究中,20世纪50年代日本学者仁井田陞在其<中国身份法>的<部曲奴婢法>一章,曾将唐律中的奴婢与罗马法中的奴隶作过简要的比较.[1]虽然仁井田陞氏的比较是粗线条的,总共只有二百多字,难以全面了解唐代奴婢与罗马奴隶在法律规定上的异同,但这种方法却给了我们良好的启示.近年来,随着罗马法原文被大量的译为汉文,进一步将唐律与罗马法中关于奴婢、奴隶的律文进行全面、深入的比较研究,对于认识中国中古奴婢的身份、地位,认识中国中古时期良贱制度的特点,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