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62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对182名矿工子女和271名非矿工子女进行测查。结果表明非矿工子女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矿工子女,矿工子女中,自尊水平的性别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男生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女生,但是年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2.
自尊是一种动机,是人类行为的动力之源。自尊动机因自尊水平高低而有差异,但只要条件适宜,这种差异可以得到改观。自尊是青少年成才发展、实现自我的不竭动力,在青少年成才发展过程中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徐焰 《同舟共进》2009,(11):6-7
近现代以来中国人的自豪感与自卑感,大都与军事力量和战争表现联系在一起。从鸦片战争失败直至抗日战争时沦陷大半国土,国人因连连输给外国而长期充斥着崇洋媚外的心理。新中国开国后抗美援朝一战,竟与世界最强手打成平局,一举恢复了百年来丧失的民族自尊和自信,  相似文献   
104.
选取10名大一学生参加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经过对参加团体后成员的自我改变情况的显著性检验,以及其他各种主观评估方法,对本次团体辅导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团体辅导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效果显著。探索团体辅导对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水平的影响,结果没有发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5.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可见,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协调者、参与者,领导干部的心理和谐与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6.
丁安卿 《政策》2002,(11):56-56
所谓面子,是指一个人的尊严和名声。科学的面子观所昭示的生存智慧,是数千年文明史中耀眼的一页。讲气节、讲自尊、讲人格的许多史篇,至今仍然在激励着中华儿女昂扬进取,奋发争先,使我们在努力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更加重视自身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07.
在南京、南通、宿迁5所小学中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449名流动儿童与普通儿童,了解流动儿童的自我意识、自尊与社会支持的情况,并比较流动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的差异以及此三种变量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研究发现流动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自我意识无显著差异,自尊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女性流动儿童在幸福与满足方面与男性儿童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儿童自我意识以及分维度存在显著差异。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在性别与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流动儿童的自尊、自我意识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8.
109.
张桂梅,一个无比响亮的名字。前不久,中央宣传部授予张桂梅同志“时代楷模”称号。之前,她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张桂梅,现任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她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多年,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推动创建了全国第一所免费招收贫困山区女生的高中。她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倡导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广大学生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10.
当代社会,虽然女性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沿袭了几千年的重男轻女、歧视女性的伦理观念并没有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而被彻底消除,至今其消极影响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成为当代女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消除这一障碍不仅取决于社会环境的建设和改善,取决于高校教育对这一问题的重视,还取决于女大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信念的树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