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33篇
各国政治   41篇
工人农民   58篇
世界政治   1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92篇
法律   652篇
中国共产党   2231篇
中国政治   2654篇
政治理论   683篇
综合类   97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445篇
  2013年   481篇
  2012年   562篇
  2011年   544篇
  2010年   511篇
  2009年   505篇
  2008年   617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453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378篇
  2002年   412篇
  2001年   494篇
  2000年   33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地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曾庆红指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新概念”。①提出这个任务,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必须努力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二是必须努力达到和谐发展的社会目标。前者着重的是过程中的状态,后者揭示的方向性的结果。从当代中国社会现实来看,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始终强调“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这是因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带来政治、经济、文化运作的变化和秩序的调…  相似文献   
152.
邓小平的生产力观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它包括生产力思想观和生产力发展观两个方面。生产力思想观重在理论层次上澄清社会主义的模糊认识,其核心是生产力本质论和标准论。生产力发展观重在实践层面上探索生产力的发展道路,主要包括实行改革、发展科技、依靠教育和对外开放。两者辩证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53.
社会主义在效率和公平的选择中,通过科学的社会分配制度使所有个人的劳动力变为发达的生产力,是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前提,是实现劳动正义与财产权利统一的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是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是价值创造的分配和按劳动贡献的分配。  相似文献   
154.
政府管理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协作产生生产力”。面对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各国、各地区都希望通过深度参与经济分工和合作,发挥“1+1>2”的聚合效应,从而赢得竞争优势。在美国,区域协作和一体化建设催生了三个发展强劲的城市带,即东北部以纽约为中心的大西洋沿岸城市带。  相似文献   
155.
黄小虎 《红旗文稿》2014,(5):20+25-27
正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洋、矿产资源、农用地、建设用地等等,都属于自然资源。经济学理论把它们统称为土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这是党中央对国家治理思路的一个重大调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专门对此作了说明。他指出:"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的要求。总的思路是按照所有者和管理者分开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管理的  相似文献   
156.
十八大报告是全党智慧的结晶,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本刊约请七位专家就"五位一体"建设和与党的建设进行深度解读。  相似文献   
157.
文化生产力涉及到"文化"与"生产力"两个领域,既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定义,也可以从生产力的角度定义。然而,较为正确的定义,应该首先考虑到文化的作品和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或产业化。如果单纯地强调文化生产力仅仅是一种生产力,那么文化就有可能被物质生产力所主导,因而将会失去文化作为精神的所有魅力和特性,剩下的只有文化的物欲和利润。而文化成为生产的附属物,文化变成生产的文化、利润的文化,也就无所谓什么"文化生产力"了。因此,正确的看法应该是:在文化生产力中,生产力只是文化的一个界面,一个物化的、经济的载体。  相似文献   
158.
论非洲国家治理问题的特殊性及对中非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非洲大陆各国独立以来,非洲国家的治理与民牛的改善,成为一个普遍的难题。当代非洲国家治理问题的特殊性和艰巨性,有其内在的规定性与必然性,必须通过一个漫长的自然历史进程才能逐渐解决各项复杂命题,而这一进程推进顺利与否,还取决于非洲各国治理模式与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是否得当与适中。  相似文献   
159.
从生态文明视野探求人的生存本质,必然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关注对象,这种关系性视野的终极视点并不是停留在人对自然状貌的解析与体验上,而是需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反思人的存在,科学把握人的生态化生存的伦理向度,进而展示人的生态化生存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0.
审美心理距离指的是审美感知要与个人的现实性利害考虑保持一定的距离,心理距离向美学范畴的转化是由如画式的自然审美促成的.如画指的是美的自然风景象风景画一样.自然审美必然要求着无利害的心理距离,这种距离上的要求为山水风景的如画提供了契机.如画及其对无利害的要求并不必然意味着对审美参与性的排斥,笔者认为在这一点上环境美学对如画的批评是偏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