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22篇
中国共产党   41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1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他的剧作达到了当时欧洲现实主义的高峰,丰富了人类艺术的宝库,在文学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有人称赞莎士比亚为时代的灵魂。  相似文献   
32.
于健夫 《世纪桥》2012,(9):26-27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根据意大利作家钦提奥1565年的《寓言百篇》中的《威尼斯的摩尔人》改编的著名悲剧。它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同时也是一部充满争议的作品,本文通过对《奥赛罗》中主要人物:奥赛罗、伊阿古、苔丝狄蒙娜的形象分析及联系作者的具体情况及写作背景解读简析悲剧形成的主题和原因。  相似文献   
33.
帕斯捷尔纳克是在那个讲究高度统一的时代,却始终坚守着独立的个性,坚守自己的信仰之“道”的作家。他的小说《日瓦戈医生》有三重对话:与宗教文本的对话、与以革命为主要形态的现实的对话、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对话。归根结底,其目的是为了揭示知识分子在二十世纪的俄罗斯的命运。  相似文献   
34.
《威尼斯商人》具有极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反讽艺术的成功运用是其最大的艺术特征。在剧中莎士比亚运用了多种反讽手法如言语反讽、情景反讽和戏剧反讽,表达出强烈的批判性。文章针对《威尼斯商人》中的反讽艺术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5.
正2014年8月2日,中国文学翻译家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一时间,媒体的目光聚焦到这位经年沉醉于中外文学世界里的翻译家。他笑着作答:"这是中国文化的胜利。"而他的心境,依然波澜不惊,如同书桌上方那束温和的灯光。就在那束灯光下,他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一本本翻译作品之中:《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  相似文献   
36.
书是什么?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心理需求。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俄国科学家皮罗果夫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德国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原苏联作家高尔基则说:"书籍是人类进  相似文献   
37.
郑浩 《侨园》2012,(8):25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有句名言:英国宁可失去印度,也不能失去莎士比亚。当导游问我,你第一次来英国,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莎士比亚故乡。莎翁的故乡斯特拉福德镇位于英国南部曼彻斯特与牛津之间。我们的中巴车从曼城出发,一路东进。英伦大地的田园风光令人陶醉。这时,导游一指远处,斯特拉夫德快到了。斯特拉福德镇不大,方圆不足两公里,人口2万。穿镇而过的艾文河两岸,林木染翠,年代久远的古民宅由岸边次等排列开。步入镇中,仿佛进一个古老的童话。我们在镇口下了车,怀着崇敬的心,向莎士比亚的出生地走去。莎翁的故居在镇中心,是一幢古旧的木结构两层高都铎式建筑,白色外  相似文献   
38.
蔡子强 《廉政瞭望》2011,(24):55-55
莎士比亚在剧作《李尔王》中说过:“为失败找借口,最后只会使伤口越撕越深。”从政者一旦犯锴,之后死不认错,或者百般推诿,只会令民怨不断加深,让事件进一步发酵,伤口继续淌血。  相似文献   
39.
有人说,选择朋友,就是选择命运。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现代社会,交友是有一定学问和讲究的,交友必须有原则有技巧,不能什么人都交往,要慎交友交好友。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担任着管理社会的责任和使命,更应该注意交友问题。  相似文献   
40.
马小娟 《人民公安》2013,(11):36-43
在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小说《傲慢与偏见》出版200年之际,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简迷",终于等来一次与更多的人分享简·奥斯汀魅力的机会。然而对于中国多数非专业人士及普通读者来说,简·奥斯汀是谁?简·奥斯汀都写过些什么?200年里果真有那么多专业或非专业人士在谈论简·奥斯汀?今天我们为何还在说着简·奥斯汀?这些都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