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押沙龙 《廉政瞭望》2011,(12):43-43
韩寒说他要和这个世界谈谈。我没有那么大的野心,我只是用键盘把它们敲到电脑里。就像写给树洞的一封封信。  相似文献   
22.
2014年的诺贝尔奖让法国大出风头。先是法国作家迪亚诺获得文学奖,再是经济学教授让·梯若尔将经济学奖收入囊中,而且这是2008年以来唯一一次单人斩获经济奖项。  相似文献   
23.
沈佳音 《党政论坛》2014,(24):54-55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10月9日已经揭晓,一年一度的全球文艺偶像诞生——法国人帕特里克·迪亚诺。又一次爆冷。假如你上网查资料,很快便能发现这个名字离我们并不遥远。王小波和王朔都是他的粉丝,并在作品中向他致敬。王小波的小说《万寿寺》是这样开头的:"迪阿诺(当时的译名)在《暗店街》里写道:‘我的过去一片朦胧……’"而王朔也毫不讳言《玩的就是心跳》就是模仿的《暗店街》,不过只学了个皮毛。  相似文献   
24.
1845年,赫斯为了应对施蒂纳的挑战,写作了《最后的哲学家》,赫斯在这篇文章中通过理论与实践这对范畴构造了一种明确的历史学说,这是青年黑格尔派试图终结形而上学的最后一次努力,其中矛盾地包含着黑格尔式的历史终结论,许多黑格尔以后的哲学家不同程度地重复类似的努力.同样是批判地继承黑格尔,只有马克思获得了彻底颠覆古代传统的理论和实效.  相似文献   
25.
孙国 《湘潮》2005,(1):7-11
杭州被誉为“人间天堂”,吸引了无数古今中外名人来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曾39次到杭州,在宁静秀丽的西子湖畔工作、生活了800多个日日夜夜,他踏遍了西湖的山山水水,写下了《五律·看山》、《七绝·干山》、《七绝·五云山》等名篇,在西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话和荡气回肠的故事。但他最后一次在杭州所做所思所想却一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26.
27.
1984年9月"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即"干山会议")成为在改革开放史上,理论界知识界为改革大业贡献才智,为中央献计献策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使一批青年经济学者脱颖而出,走上历史舞台,为20世纪80年代的价格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路。本文通过对这次会议的考察,旨在说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仅仅是对"文化大革命"错误理论的拨乱反正,也是改革开放必要条件。邓小平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长远的根本大计",习近平强调"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都在理论上阐明了改革开放与文化、人才和智力支持的关系。  相似文献   
28.
钟祥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钟祥城区古为郊郢,是楚国陪都,是楚王游学和议政的地方,楚文化大家宋玉、愁女出生于钟祥,影响深远。明文化在钟祥的历史上是一个顶峰,明朝有6位王分封在钟祥,明朝嘉靖皇帝朱厚趈出生、发迹于此。明朝皇家建筑在钟祥较为丰富,有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峰塔和元佑宫。还有嘉靖皇帝朱厚趈出生的凤翔宫,还有小皇陵。这些都是明朝举全国之力留下的皇家建筑。钟祥是全国的长寿之乡,长寿文化源远流长,钟祥以长寿县相称的历史有一千多年,直接以长寿命名的地方就有长寿镇、长寿村,百岁桥等。现在全市有长寿老人100多名。钟祥的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29.
贾康 《前线》2016,(10):91-92
正回想上个世纪80年代,当年被称为"中青年研究工作者"的人们,现在都是老人了。我有幸成为曾产生重大后续影响和精神感召力的干山会议的参加者之一,现不时会有人向我问起对上个世纪80年代的看法。我倒是认为,把80年代列为"怀旧"对象似还为时过早,称为"不可复制"又说得过于极端和悲观了,但关于80年代波澜壮阔之中的"闪光之处"和"闪失之处"的认知与思考,对今天与未来,都确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0.
有一个人,18岁考上了大学,是他那个小村庄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走时,全村的人都到村口送他,父母们领着自家孩子来看他,树他为榜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