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43篇
中国共产党   71篇
中国政治   96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黄埔》2011,(6):80
宋教仁(1882—1913),字遁初,号渔父,湖南省桃源县人,自小就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少年时代他听闻甲午战争失败、台湾等地割让日本,曾痛哭流涕赋诗:"要当慷慨煮黄海,手挽倭头入汉关",立誓长大"文不借笔,武不借刀"。1904年,宋教仁与黄兴等创立国内最早的革命团体华兴会,任副会长。继  相似文献   
102.
李淳风 《南风窗》2011,(21):90-91
改革派在和革命派的论战中败北,正说明改革已丧尽人心,此时的清政府已行将就木,没有任何改革可以挽救。  相似文献   
103.
灵子 《南风窗》2011,(11):88-91
我认为辛亥革命最要强调的一点是,不论是清政府、新军将领还是革命党,都把战争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将政治斗争还原为谈判。我觉得还是应该继承我们民族当中"知进退"的传统,不能总是"宜将剩勇追穷寇"。  相似文献   
104.
辛亥革命充分显示了历史的吊诡:清统治者欲专制自为,却成了自己的掘墓人;革命者最初欲改良社会政治,最终却走向了革命;清王室欲行宪政,却屡屡错失良机,从而导向了革命;革命终结了帝制,却推出了袁世凯这一复辟帝制的野心家。  相似文献   
105.
蔡锷,湖南邵阳人,近代中国杰出的军事家.他年轻时留学日本,对国家衰微、世风日下而忧心忡忡,痛感“清廷之腐败,批政杂出陷国家于危险,置生民于涂炭”.他立下志向:“为国计民生,能不将清王朝倾覆?”并且勇敢地投入到推翻封建王朝的斗争中.1911年,蔡锷响应武昌起义,在云南发动起义,宣布云南独立,此后又坚决与复辟势力进行斗争.他说:“我们自知力量有限,未必抗得过他们,但为四万万人争人格起见,非拼着命去干一回不可.”  相似文献   
106.
陈晋 《新湘评论》2016,(3):36-38
借三篇古文,道人事心曲毛泽东喜欢"讲古",常借历史含蓄表达对现实问题的看法,或暂时不便明说的一些心曲。比如,1966年1月12日,在武汉同陶铸、王任重等人谈到当前的政治问题时说:去年10月,我在北京讲过,如果北京搞修正主义,你们地方怎么办?是不是学蔡锷起义,打倒袁世凯?我总感到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7.
《黄埔》2011,(4):64
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宝庆(今邵阳)人。他13岁中秀才,19岁投笔从戎,20岁发表传世名作《军国民篇》,29岁编著了影响后来国共两党诸多将领的《曾胡治兵语录》,同年领导辛亥云南起义,被公推为云南都督。31岁进入陆  相似文献   
108.
杜学峰 《世纪桥》2009,(8):43-43
1916年6月,袁世凯在内外交困中死去。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段祺瑞任内阁总理。素有“段虎”之称的段祺瑞,在清末担任过统制(师长)、北洋军第二军总统(军长),而当时黎元洪只是一个协统(旅长)。袁世凯死后,段祺瑞以北洋派领袖自居,视黎元洪为傀儡。黎元洪则要求完全行使大总统权力。两人矛盾遂起,并逐渐升级。  相似文献   
109.
张鸣 《廉政瞭望》2015,(10):44-44
袁世凯倒台之后,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各个衙门就开始闹穷。因为大小军头,开始割据,各个省都不往北京交钱。而这些嚷嚷着要和中央政府脱离关系的割据军头,也是由中央任命。所以他们和中央的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但就是不给中央交钱。  相似文献   
110.
雪珥 《政府法制》2014,(26):31-31
务实而不务虚,这正是袁世凯等体制内改革者所追求的务实.袁世凯本人就曾告诉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可有立宪之实,不可有立宪之名” 袁世凯是唯一跻身中央政改领导小组的地方官。在1906年9月2日发布的圣旨中,宣布直即进行全面的行政体制改革(官制改革),作为“立宪之预备”,并在中央成讧相应的机构,负责相应的顶层设计——即“官制编制”。参与“官制编制”的,除袁世凯外,均是中央机关的精英成员。袁世凯之外的其他封疆大吏,诸如端方、张之洞、升允、锡良、周馥、岑春煊等,圣旨仪仪要求他们“选派司道大员.来京随同参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