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43篇
中国共产党   71篇
中国政治   96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那天天气不错,我们和李松欣老人相约在保定西大街西口见面。远远看见李松欣老人手拎一只细长的黄色塑料筒站在路边,一问才知道筒里装着他自制的西大街翔实地图。  相似文献   
92.
张社生 《政府法制》2012,(14):53-53
1973年12月12日,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上,毛泽东建议与会者共同演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由他来亲自领唱。可让毛泽东没有想到的是,他自己领唱的歌曲,却最早来自于袁世凯。  相似文献   
93.
1916年,袁世凯“驾崩”,黎元洪接任大总统,强人段祺瑞任国务院总理;黎段二人的职务在当时是数一数二的了,权力却还有高低之分。比如在国务院秘书长人选上,两人便起了争执,段祺瑞认为,我是国务院一把手,就得我来选秘书长;黎元洪不肯,人事安排哪轮得到行政首长的份?坚持要潜伏自己的人去当段的秘书长。你不服我,我不服你,结果斗起来了,称为民国的“府院之争”。  相似文献   
94.
陆其国 《法制博览》2011,(13):37-37
袁世凯死于民围五年农历五月初六(1916年6月6日),不少书籍和文章提到袁的死,皆称他系“忧惧而死”。而说起袁的忧惧,自然会令人想到袁“洪宪帝制”梦的破灭。袁的i女儿袁静雪也如此写道,取消帝制后,“从此他(袁世凯)就忧愤成疾,终于身死”。但读罢这些文字,总不免会让人产生错觉,即似乎只要袁能继续坐在“洪宪皇帝”的“龙椅”上,免受忧惧之困。他就不会“忧愤成疾”,生命也自然会延续。这就是将袁的死亡简单归结于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95.
姚传德 《团结》2011,(3):49-54
汤国梨(1883—1980),字素莹、号影观,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夫人,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民革苏州市委会前主委。古镇才女汤国梨的祖籍为浙江桐乡县  相似文献   
96.
梅剑 《协商论坛》2008,(12):47-49
2.横空出世 “德先生”和“赛先生”来到中国 1915年,在20世纪的中国算是一个充满着民族危机和专制逆流的年头。民国虽已成立,但国势日衰,国事日非。外交上,日本公使在年初向中国政府提出了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内政方面,袁世凯演了一场复辟帝制的丑剧。而在思想界,文化复古派积极配合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蠢蠢欲动。什么孔教会、孔道会、尊孔会等团体纷纷出笼,鬼神迷信说甚嚣尘上。  相似文献   
97.
张俊  颜吾芟 《中国人大》2010,(11):47-48
1913年5月20日夜晚,上海火车站突然响起三声枪响,只见一位儒雅、消瘦、个头不高的中年男子应声倒地,周围一群男子惊慌失措地围上前去,急切地呼唤着“钝初”、“钝初”。另外一边,一个男子匆匆离去,人们只看到了他的背影。受伤男子被迅速送到附近的医院,医生从他体内钳出子弹,发现弹头有毒,人们知道受伤男子的性命难保了。  相似文献   
98.
2003年2月号《书屋》,有一篇署名萧武的大作《反抗革命:晚清宪政改革再认识》(以下简称“萧”)。我真诚地认为,这是一篇难得的佳作。阅读中常常激发我的联想,这联想凝聚为一个题:《慈禧太后抓“改革”》。因此,本并非萧严格意义上的评,更多的是由萧引发的联想。  相似文献   
99.
张鸣 《民主与法制》2011,(31):23-24
清宣统三年十二月的这个冬天特别冷,这个冬天,是属于清末最后一个皇太后隆裕的。  相似文献   
100.
杜耀云 《春秋》2011,(1):28-29
1912年2月,辛亥南北议和达成协议。时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让位袁世凯。因之,在后人心目中,认为南北议和的这一结局。是很不理想的。值此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就此问题表述一下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