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4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23篇
世界政治   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4篇
法律   112篇
中国共产党   455篇
中国政治   858篇
政治理论   72篇
综合类   1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922.
西南民族聚落的形态、结构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我国西南民族聚落形态,受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而形成,有聚集型和散漫型两种基本形态。西南民族聚落有显著的地域差异,与该地区民族的“大杂居、小聚居和普遍散居”的分布特征相关税,分布上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特征。应采取多元的视角研究西南民族聚落。  相似文献   
923.
醉翁亭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约五公里的琅琊山下,是我国四大名亭之一,系琅琊寺僧智仙为欧阳修游山歇息所建.欧阳修,字永权,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生于北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卒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曾自号“醉翁”,晚年又自号“六一居士”.智仙见欧阳修常来山中,很同情他的奔波辛苦,便出资在入山处的酿泉(原名玻璃泉,又名让泉)旁建了一亭.欧阳修不但常到此亭中饮酒、歇息,还常在亭中处理公务.欧阳修自称“少饮辄醉”,虽年仅40岁(庆历六年),但在同游者中已算高龄了,因而自号“醉翁”,其亭也因此得名.  相似文献   
924.
俗话说,大干世界无奇不有。在中国西南边陲大新县,一个只有高中文化的女工人,竟然一手导演了一出精妙绝伦的12名科处级领导干部落马剧,乍看起来令人匪夷所思,琢磨不透,细看则是……  相似文献   
925.
《党员干部之友》2008,(10):F0002-F0002,1
单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古称单父,秦时置县,是古帝王舜的老师——单卷的故乡。全县辖19个乡镇.3个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浮龙湖生态旅游开发区.502个行政村,119万人口。总面积1702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926.
《创造》2008,(5):79-85
人间诸象,天地万物,皆环环相围而生。此为棋道,亦是山水之道,更是天道人道。中华文化,孕育于黄河和长江之水。有古人将黄河、长江乃至淮水、济水四条独立入海的大川称为"四渎",其主要支脉又为"八流"。这"四渎八流"无不源出名山,黄河出昆仑,长江出岷山,淮水出桐柏,济水出王屋……由是,在古人的观念里,山是水的生命之源,山水相连,山生水,水养万物;水将山拥抱起来,描绘起来,使层峦叠嶂的群山长青苍翠,鸟鸣花香,多姿多彩的矗立在天地之间。  相似文献   
927.
杨军 《今日民族》2006,(7):43-45
纸马作为一种民间信仰体系,至今广泛流传于云南省汉、白、彝、纳西、藏、傈僳等民族的民间信仰活动中,它是民间信仰体系中诸神灵形象的外在表现,从中原传入云南后,保留了大量的儒、释、道神灵外,也兼容了各民族信仰的神灵,种类不下千余种。那一张张跃于土纸中的神佛像,古朴、稚  相似文献   
928.
【电影故事】1958年,一家东北的工厂内迁西南。大丽(吕丽萍饰),1958年从沈阳来到成都,成为工厂的第一代女工,千里之遥的迁徒带给她难以释怀的往事。  相似文献   
929.
2007年国庆节——世界特奥会开幕的前一日,上海长宁区新泾地区来了一批外国特奥运动员。他们与新泾人一起欢度佳节,学“折纸”,看“皮影戏”,倍感乐趣。俄罗斯等国的运动员在新泾民间艺人的悉心指导和志愿者的尽力帮助下,学“捏面人”捏出了栩栩如生的小动物造型,引来全场一片欢笑声。  相似文献   
930.
徐龙梅 《民主》2009,(4):40-41
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南京进行全市文物普查活动,发现了城南小巷湮没在一片民居中的“大宅门”——甘熙故居,高墙深院,房舍鳞次栉比,规制庞大,可惜由于历史上的原因,甘家后人已各奔东西,这座甘家大院穿上了“百衲衣”,简直成了一个破败不堪的“大杂院”。走进窄小的门洞,两侧皆是违章搭建的窝棚,只能侧身通过甬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