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191篇
中国共产党   172篇
中国政治   296篇
政治理论   122篇
综合类   20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影视广告,理论建构上隶属广告传播学范畴.其独特的美学原则"创意与策划",通过影视艺术的物化,活跃于千家万户的视频,将丰富多采的产品或品牌信息向广大观众传播.由于同其它媒介的传播方式不同,影视广告倾向于形式审美.其中:蒙太奇思维的运用;科学与艺术的语境;旧元素、新组合的创意;这三个支点的聚焦,建构成多维的立体态势,艺术地展示广告"品牌"的文化取舍,使"诉求"对象引领消费者或"受众"欣然认可.  相似文献   
72.
林民旺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3,(5):125-137,159,160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对构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大讨论缺乏科学哲学的指引,陷入观点之争,形不成共识。诸多观点差异的根本分歧在于国际关系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艺术。自然主义者坚持社会世界的科学研究和社会理论的普遍性。反自然主义者则坚持社会世界的人文研究和社会理论的特殊性。在创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争论中,自然主义者反对国际关系理论特殊性(如"中国学派")的提法,反自然主义者则反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普适性。作者认为寻求一种既具有普遍性同时也包含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可能的。原因在于,理论产生包含理论建构和理论证明两个过程,理论证明遵循普遍性逻辑,理论建构遵循特殊性逻辑。理论普遍性体现在它遵循共同的证明逻辑,特殊性则体现在理论假说的创造上。由于理论假说提出是创造性过程,使得中国要素的渗入成为可能。中国人对问题的思考,必然带上中国文化与思维方式的烙印,由此提出理论假说,经由验证而成为理论学说,最终将刻上"中国"印记。基于此,创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73.
赵勇 《公安研究》2009,(4):90-90
赵勇在《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撰文认为,八十年代中国曾掀起文学阅读的高潮,但从九十年代始,文学阅读则进入一个缓慢的衰退期,新世纪以来,其衰退步伐进一步加快。在文学阅读式微的过程中,新媒介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因文字转换成图像,接受者的感知结构得以重塑;因读屏代替了读书,阅读过程的沉思冥想无法启动。  相似文献   
74.
王春和 《党史博采》2009,(11):29-31
教师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事关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全局,也必然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这是因为新课程的实施,关键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反过来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伟大实践,必然要求教师教育有一个新的抉择。  相似文献   
75.
后现代语境是由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中的各种异质话语相互激荡而成的,它提倡模糊性,注重可生成性,突显无序性,推崇主体间性,为教师角色的转换提供了时代契机。从"立法者"到"阐释者",从"知识灌输者"到"知识建构伙伴",从"道德说教者"到"心理咨询师",从"理性权威"到"平等中的首席",后现代语境下教师角色的转换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6.
贾志勇 《政府法制》2011,(18):52-52
知名投资人王功权2011年5月16日深夜突然在微博上宣布"放弃一切……和王琴私奔了"。但在现实语境下,当事人能私奔到哪里?像陶渊明那样,厌倦仕途归隐田间,在那个时代能实现。在当下却断不会有田园场景接洽或接纳之。  相似文献   
77.
谈志林 《中国民政》2014,(5):23-24,26
<正>当前,社会治理已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研讨热点,但两者对社会治理的认识还有所不同。结合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此就社会治理的内涵、路径等谈点个人体会。一、社会治理创新的内涵社会治理中的社会是一个多义词。在古汉语里,"社"指祭神的地方,"会"表示聚集。两字连用,表示人们为祭神而集合在一起。在现代语境中,社会主要有大、中、小三种概念。大概念的社会是指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是经济、政治、文化诸多方面的统一体。中概念的社会一般用于  相似文献   
78.
本土化语境下的大学制度创新:和合共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学制度不仅关乎大学的存在和发展,更蕴含着一种历史的沉淀和理想的期待.中国大学制度必然经历融合而实现不同理念、不同价值的和合.中国大学制度体系要实现制度本身的共生,必须建立一种长期察觉问题、解决问题的机制,并在实践和超越两个层面实现共生.  相似文献   
79.
中国市场社会这一独特进路具体到农民行动场域,出自西方现代语境的组织成为中国近代以来的关键词,合作更是在各种实践和语境中滥觞。善分不善合,自主合作与被动合作,自愿合作与强制合作……为组织而组织,虽视角不同,却殊途同归——组织是应对市场社会之道,而最大的共识则是合作难。  相似文献   
80.
从哲学维度对西方社会现代政党政治进行省思,我们会发现,作为现代民主政治之魂,政党的本质是公民自组织形式,是公民维护和表达自身利益的政治组织。政党在追求公共权力、实现其价值目标的过程中,始终在部分与整体之间存在紧张。其矛盾的进一步展开体现为精英与大众、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紧张,如何处理这种紧张,要求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具有高度的道德自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