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8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69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为马寅初老先生人口论平反以来,一直就存在着对马老那个时代人口数量激增以及马老人口观的误读误解,比如当年媒体对马老平反概括最流行的一句“错批一人,多增三亿”;再比如,把马老的人口观与严格控制人口数量论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72.
现实生活中,尽管很多司机对交通法规已烂熟于心,但在遇到熟悉的交通违章种类时,因误读法律而吃了哑巴亏的并不鲜见。  相似文献   
73.
党刊视点     
《当代贵州》2012,(25):12
莫让浮云遮望眼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各种讯息接踵而至,鱼龙混杂,有好有坏——而且,由于大家熟知的传播偏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负面新闻、恶性事件似乎能更快流传、发酵。浮尘障目,看清流常为浊水,观蓝天常为阴霾。同样道理,面对美善与丑恶并存的社会,若只看到屡屡曝光的社会"阴暗面"而无视进步的"主流",就会"一叶障目",容易导致误读成偏见。莫让浮云遮望眼,面对社会"阴暗面",刻意掩饰,不是正确的态度,但缺乏理性,以偏概全,也不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74.
传媒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韩国被中国媒体频频报道"申遗"事件,引发了中国民众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笔者发现,这些"申遗"事件有部分是因中国媒体对他国信息误读所致。本文以"韩国端午申遗"和"韩国暖炕申遗"两事件为例,运用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分析其中的文化误读现象。笔者认为,引发这两次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媒体在对韩国信息进行解读时,产生了无意识的文化误读。受众在解读作者重新编码后的信息时带进了个人的民族主义情绪,最终引起受众在行为上的反应。  相似文献   
75.
<正>自1990年代初提出"韬光养晦"战略后,近20年间,这个词不绝于耳,成了一个概括中国外交特点的时髦词汇。不过,时髦词汇的弊端在于:用得越多,往往越脱离其本义,致使涵义越模糊,无所不包最终只会使其功能紊  相似文献   
76.
在反思改革中,对于市场经济,经济学界各门各派似乎都自以为理解很深很全面很科学。其实不然。现在流行很广,被认为不言而喻的、千真万确的一些观点却可能是以讹传讹的错误见解。这些见解是有害的,它可能一直都在慢性误导市场化改革。本文不打算涉及那些对市场经济的一般性误解误读,也不涉及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并且给予了批评的那些误解误读,而将视角聚集至今被人们忽视或者未能引起人们注意而又貌似正确的,经典而又影响广泛的,并且继续被激活着的那些误解误读。经典误读之一:市场经济是一种民主经济。不,我的观点是:市场经济是典型的企业专制…  相似文献   
77.
自1990年代初提出“韬光养晦”战略后,近20年间,这个词不绝于耳,成了一个概括中国外交特点的时髦词汇。不过,时髦词汇的弊端在于:用得越多,往往越脱离其本义,致使涵义越模糊,无所不包最终只会使其功能紊乱,失去任何指涉意义。“韬光养晦”自然也免不了这样的宿命,不加区别混乱使用的结果,不仅是对这个词的曲解,更伤害到中国外交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78.
《党政论坛》2012,(18):24-25
【法国《回声报》7月4日文章】题:有关中国的错误认识,认为存在五个方面的误读—— 一、人们认为中国是封闭的。但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创建经济特区以来,中国一直保持开放。在《华尔街日报》各国经商容易度排名中,中国远远领先于俄罗斯、巴西和印度。  相似文献   
79.
诸多研究者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的文字当作马克思的思想加以引用。从文本与义理两方面分析,这种引用是对马克思的误读,是把马克思所批判的观点当成了马克思的思想。这种误读是学风问题。  相似文献   
80.
王石川 《党政论坛》2011,(20):15-15
最近,“最美妈妈”吴菊萍的出生地——王江泾镇政府在乍嘉苏高速公路王江泾收费站竖立了巨幅广告牌,对“英雄妈妈”进行宣传。对于家乡政府的宣传,吴菊萍觉得不太妥当。“这件事我也是最近才知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