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6篇
中国共产党   113篇
中国政治   114篇
政治理论   37篇
综合类   1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诸葛亮于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刘备白帝城托孤后开府治事,治理蜀汉朝政,至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病逝于北伐军中,前后达12年之久。其间,诸葛亮执掌蜀汉军政大权,实行对内以法治蜀,对外联合东吴、共抗曹魏的战略方针,维持了蜀汉政权与魏、吴两国鼎足而立的局面。诸葛亮死后,其培养的接班人蒋琬、费祎、姜维等人先后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直至炎兴元年(公元263年)蜀汉灭亡。  相似文献   
52.
<正>诸葛亮——最成功的计谋秀《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仅是智慧的化身,而且是官场成功政治秀的代表。三顾茅庐是刘备对诸葛亮的求贤若渴,更是诸葛亮经世奇才展示前的摆谱作秀。诸葛亮三气周瑜致其气绝而亡后,还与  相似文献   
53.
柯智 《廉政瞭望》2010,(7):15-17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仅是智慧的化身,而且是官场成功政治秀的代表。三顾茅庐是刘备对诸葛亮的求贤若渴,更是诸葛亮经世奇才展示前的摆谱作秀。诸葛亮三气周瑜致其气绝而亡后,还与赵云引500军带祭礼赴巴丘吊丧。诸葛亮亲自奠酒,跪于地下,宣读祭文,伏地大哭,泪如涌泉,哀恸不已,让东吴众将都认为瑜亮不睦是虚言。这一吊孝秀,让舆论和民意站在诸葛亮这边,而且维系了孙刘联盟。  相似文献   
54.
淡泊八卦村     
童铁江 《浙江人事》2007,(12):46-46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来惭愧,诸葛亮的这句话,虽早已熟悉,却从未去深究过其出处。直到来到兰溪诸葛八卦村,方才知道这话原来是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未曾想到,八卦村竟隐藏在这样一个僻静的山凹里,转过几道弯,一个古朴中带着些秀气的村子出现在我们眼前。据说,抗战时期,一队日军从村外大道经过,  相似文献   
55.
左右 《民主》2007,(2):41-41
诸葛亮辅佐刘备立下了赫赫战功,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死后,他又辅佐后主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他才华横溢,智谋无穷。然而,蜀国的灭亡,暴露了诸葛亮忽视人才培养和使用人才的弱点。在他身后,蜀国基本上政无内治之人,战无征伐之将,以至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地步。按说,诸葛亮才智多谋,既懂得人才的重要,也有识才之慧眼,用才之本领,可为什么到了“蜀中  相似文献   
56.
王红旗  诸慧菁 《小康》2004,(3):65-67
兵员的炊事、宿营、兵器等辎重,哪一方能足量保障供应,哪一方就能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57.
《政协天地》2007,(7):61-64
刘备病逝于永安前,曾精心安排了一个“亮正严副”的辅臣结构,即托孤于诸葛亮,并以尚书令李严为副。但是,刘备去世后,李严并没有能够起到辅臣的作用。相反,他还在八年后被废黜和流放。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种断然的决定  相似文献   
58.
陈晋 《党建研究》2012,(5):61-63
做领导应该干什么事,毛泽东和邓小平说过两句极为相似的话。毛泽东说:"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邓小平说:"我的抓法就是抓头头,抓方针。"出主意,就是抓方针;用干部,就是抓头头。抓住了这两条,也就抓住了做领导的根本。道理  相似文献   
59.
前出师表诸葛亮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相似文献   
60.
彭胜发 《政府法制》2011,(32):29-29
古代早就有了防洪法规,我国最早出现的有关护堤的法规命令是当时的诸葛亮下发的。“丞相诸葛令,按九里堤捍护都城,用防水患,今修筑竣,告尔居民,勿许侵占损坏,有犯,治以严法,令即遵行”,九里堤成了抵挡洪灾的一条有力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