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63篇
中国政治   30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时机策略     
《史记》和《资治通鉴》均有记载,公元前342年,魏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宣王召大臣商议,大家争论不休。这时孙膑发表意见了:  相似文献   
2.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毛泽东很喜欢读它。据他晚年说,《资治通鉴》读了17遍,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又说,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书噢!《资冶通鉴》写了自战国至五代1362年史事,共300万字。它的主编是北宋的司马光。  相似文献   
3.
唐高力士传记资料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近年考古出土的有关高力士的两种碑志资料,进而重审有关高力士的传世传记资料,与《两唐书》、《资治通鉴》等正史比勘汇校,尝试对于唐玄宗一代政局的突变作出新的分析,对于高力士以及唐玄宗的评价提出新的评判。  相似文献   
4.
高平 《北京观察》2015,(1):66-69
<正>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其实只是一种理想,一种自慰,一种呼号。人家如何看待人才,人家到底用谁,别人是无可奈何的。炫耀、成败、归故乡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使得人们安土重迁,普遍有着浓厚的故乡情结。虽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有了成就以后还是要炫耀乡里的。所谓"混不出个样儿来不回来",反过来就是在外边混得不错了要回家。李白的诗《越中览古》写道:"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但它并不是"衣锦还乡"一词的出处。唐高祖李渊就曾越中,义衣锦  相似文献   
5.
一起没有标的物的特殊诉讼,价格之争从几千万元到几百元,差异之大让人瞠目结舌。最终,法院将如何化解这场由古书引发的争端?  相似文献   
6.
罗春秀 《前线》2014,(7):120-120
资治通鉴》记录了一段孔子嫡孙子思推荐苟变给卫侯的故事。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日:“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这个故事的意思是:子思向卫国国君推荐苟变说:“他的才能可统领五百辆战车。”  相似文献   
7.
正司马光生性不喜华靡,素以俭朴自守。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时,住在城郊西北一个小巷中,居所极为简陋,仅能挡风遮雨。夏天为避暑热,他请工匠挖地丈余,用砖砌成地下室,读书写作其间。大臣王拱辰当时亦居洛阳,所建宅第凌天高耸,最上一层称朝天阁,洛阳人戏称:"王家钻天,司马入地。"邵康节则打趣说:"一人巢居,一人穴处!司马光不收任何人送给他的礼,  相似文献   
8.
杨义 《党的建设》2011,(12):61-62
毛泽东一生批阅《资治通鉴》十几遍,通读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历史思维已经成为他的政治思维和诗词思维的重要运思形式,诗中蕴史,诗史合壁,出入古今,他的诗词饱含情怀。  相似文献   
9.
郑怀玉 《奋斗》2011,(5):46-46
选人用人工作是决定地区经济发展快慢的重要因素,选好人、用对人是提升地区发展速度的关键。这些年来,我通过反复研读《资治通鉴》,深感其“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的深刻寓意,尤其是书中所述诸多选人辨才方面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认真反思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薛庆超 《世纪桥》2011,(2):6-10
一、以史资政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资政,顾名思义,就是为执政者提供治国安邦的历史借鉴。以史资政是中国史学的传统,关键是为谁资政。在中国古代,司马迁撰写《史记》,“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并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总结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讴歌历史上的明君贤相,鞭挞乱臣贼子,“使乱臣贼子者惧”。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更是为了给统治者提供一部治国安邦的执政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