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63篇
中国政治   30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唐太宗治贪     
白谦慎 《党建文汇》2014,(12):47-47
资治通鉴》里有一个“唐太宗赐绢惩顺德”的故事。说的是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给人办事,收了20匹绢绸。这事被唐太宗知道了,但他没有让监察部门去查办,而是通知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到大殿里开会。  相似文献   
42.
近来读史,发现这么一种现象:史籍对官员的清廉问题似乎特别的关注。其选材之典型,记录之详细周全,用心良苦。下面,我试举几例:其一,韦睿,是南朝梁武帝萧衍时的一位将军。《南史·韦睿传》在记述韦睿攻城略地的同时,仍不忘对他的廉洁,哪怕是些普普通通的事也写上几笔。日:“韦睿性慈爱,抚孤兄子,过于己子。历官所得禄,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其二,《资治通鉴》对唐玄宗时的宰相卢怀慎死后的评价竞单一是他的清廉,别的根本无有涉及。日:“怀慎清谨俭素,不营资产,虽贵为卿相,  相似文献   
43.
萧斌 《学习月刊》2014,(11):49-51
资治通鉴》开篇说:"幽、厉失德,周道日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专征,大夫擅政。礼之大体,十丧七八矣",由此盛赞孔子"欲先正名"的为政思想。何谓"正名"?孔子为何如此重视"正名"?在当下有何意义?一、春秋之乱与孔子"正名"西周立国的战略是"以藩屏周",具体制度安排是以姬周宗法制为核心搞分封,建立100多个等级有异、大小有别的诸侯国及其附庸拱卫周王室。其爵位与财产的继承,实行"诸侯与正不与贤"(《谷梁传·隐公四年》)的嫡长子继承制,预伏了"争位乱国"的根苗。  相似文献   
44.
文人的聪明     
不聪明,也许只是他个人的事,不英明,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可就有跟着倒霉遭殃。在中国历史上,凡老而不死的封建皇帝,到了聪明尽失,英明不再的年纪,无一不走向反面,无一不坚持错误,无一不倒行逆施,也无一不一条道走到黑,其胡作非为之遗患,罄竹难书,需要后来一代,甚或数代,为之擦屁股,这大概也是一种帝王周期律了。就在这种耽于安乐,歌舞升平的大快活中,先宠任奸相李林甫,后放手无赖杨国忠,导致朝政紊乱,国事日非,中央政府坐吃山空,穷征厚敛,地方藩镇分崩离析,尾大不掉。野心家安禄山,史思明遂以讨伐杨国忠(杨贵妃之兄)为  相似文献   
45.
北禾 《党课》2010,(22):77-79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大史学家、大政治家。他一生有三件事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少年时期击瓮救友,中年以后主编了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编年体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晚年以残病之身上朝执政,不消半年时光便把王安石苦心经营近20年的“熙宁新法”全部废除。中国古代历史上获得司马光这样知名度的人物是不多见的。但是,他勤俭一生的品格却不被后人广泛了解。  相似文献   
46.
司马光立策决胜的三要素:"一曰形,二曰势,三曰情。。形指对所立之策的得失进行对照、比较,认真算计;势指立策时要认清事物的发展趋向或趋势,掌握应进则进、应退则退的时机;情指立策者、执行者的心理、心态,心绪是否坚定或同心。立策者对形、势、情认识不同,立策也不同,其结果会相差很大。值得借鉴的有:一,不要凭感觉立策;二,不要墨守成规立策;三,不要不顾民心、警心立策;四,不要割裂形、势、情三者的关系立策;五,不要违背两戒两注意立策。  相似文献   
47.
李伟明 《法制博览》2008,(21):34-34
资治通鉴》第二十一卷记载:汉武帝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太仆公孙贺被任命为丞相。当公孙贺被引来举行拜授丞相的仪式时,他不接受印信,叩头哭泣不肯起来。汉武帝根本不理这些,仪式结束即起身离去。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公孙贺不得不接受印信,出宫后长叹一声:“我从是殆矣!”  相似文献   
48.
司马光立策决胜的三要素:"一曰形,二曰势,三曰情..形指对所立之策的得失进行对照、比较,认真算计;势指立策时要认清事物的发展趋向或趋势,掌握应进则进、应退则退的时机;情指立策者、执行者的心理、心态,心绪是否坚定或同心.立策者对形、势、情认识不同,立策也不同,其结果会相差很大.值得借鉴的有:一,不要凭感觉立策;二,不要墨守成规立策;三,不要不顾民心、警心立策;四,不要割裂形、势、情三者的关系立策;五,不要违背两戒两注意立策.  相似文献   
49.
知识窗     
《宁夏工作研究》2003,(5):54-55
  相似文献   
50.
杨树民 《各界》2010,(4):2-2
高欢是北魏、东魏的权臣,也是北齐政权的奠基者,史载,他足智多谋、善于玩弄权术,精通权宜之计。《资治通鉴》里有一段他反对贪污的言论,颇可看出其心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