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93篇
中国共产党   76篇
中国政治   96篇
政治理论   41篇
综合类   9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272.
陆贾无为思想属于儒家的"道德导向无为",并非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黄老道家的"自然无为";源自儒家的仁义,而非黄老道家的道。故与其说陆贾属于黄老道家,还不如说其属于儒家更确切,而其书《新语》有启"文景之治",故此,"文景之治"很大程度应归功于儒家及其"道德导向无为",而非通常我们认为的黄老道家及其"自然无为"。  相似文献   
273.
吴彬 《世纪桥》2009,(23):56-58
提到西方社会与我们的不同,人们做出的第一反应大概都是他们重视个性,凡事以个人为中心,注重自己的自由选择,个人主义化倾向较强等等。这和西方由来已久的文化积淀是分不开的,在西方社会的文明进程中,个人主义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整体性和普遍性意义,它构成了西方人赖以把握人和世界关系的基本方式和存在状态。具体而言,弄清楚什么是西方的个人主义,恐怕还要到古希腊寻根问底;要弄清楚西方的个人主义传统发展与变化,还要到历史之流中去查找和辨析。  相似文献   
274.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这一点在学界已经达成相当的共识。从是否有必要或者必须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范畴予以理论研究和实践重视出发,在对环境和情境词义溯源的基础上,厘定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挖掘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内在意蕴,对是否需要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范畴的研究起基石性的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275.
马克思关于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瑰宝".只有科学把握,才能正确地观照现实和未来.把它用作否定我国农业合作化、重新恢复或建立私有制的论据,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276.
“伦理”与“道德”在词舞学、英语语境及实存的人伦关系三个层面各有内涵和意蕴,但是“伦理”与“道德”又不是毫不相干的平行线。它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伦理内涵着道德,道德有待于发展为伦理;伦理是道德的本质,道德是伦理的具体化;伦理是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依据和基本前提,是道德的原则和本质,道德是伦理的表象和必然指归。伦理与道德的具体内容都是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277.
集资诈骗罪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极大地扰乱了金融秩序并且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系统研究集资诈骗罪不仅能对司法实践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而且能对从事相关融资活动的人员起到一定的教育和警示作用。从集资诈骗罪的概念、构成要件、相关罪名的辨析等三个方面论证和探究,希望能够对集资诈骗罪的司法认定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78.
蒋娜 《人权》2009,(1):46-48
经过3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我国的人权和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从1991年中国政府首次发表i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到1997年中共十五大“人权”首次成为党领导国家建设的主题,再从2004年“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到2007年中共十七大将其写入党章,这一系列事件标志着人权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279.
对按需施教之“需”的理解和落实问题、干部教育培训的目标定位问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的选择问题是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反思、深入研究,并贯彻到培训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28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但对于"以人为本"概念的理解,学界并不统一.本文在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立足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及人学理论的方法,力图从一个多维统一的视角来重新反思"以人为本"概念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