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篇
  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2篇
法律   296篇
中国共产党   76篇
中国政治   167篇
政治理论   45篇
综合类   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81.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成 《法制与社会》2010,(13):105-105
2008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这一次危机给我们带来的教训是深刻的,它给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敲响了警钟。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基本知识,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完善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682.
有限责任制度作为公司制的典型特征,在实体经济中的运行效果良好。然而因制度设计的固有缺陷以及投资银行的本质属性,导致有限责任制度与投资银行的结合刺激和加剧了投资银行的道德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仅从金融监管的角度制约投资银行的金融创新,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从制度层面予以必要的修正,减轻有限责任制度在虚拟经济中的不适应,从而使投资银行适用有限责任制度的风险得到救济。  相似文献   
683.
由于中西方巨大的金融市场差异,美国等西方国家后金融危机时期的金融监管经验不宜简单移植中国。在金融暨经济自由化较低和法治化程度不高的双重作用下,中国金融市场本身就存在不健康因素。通过强权推导并以牺牲部分权利代价而留下隐患的经济发展,一旦公民权利诉求的高涨、知情权的表达以及法治化程度的提高,都有可能将隐性的金融暨经济风险暴露出来。中国的金融风险主要不是来自金融市场本身,而是源于金融体制限制并异化了金融市场的发展。而这体制性摩擦的金融暨经济风险恰是市场机制本身所无法或难以解决的。如果中国的金融监管避重就轻,过多地纠缠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及经验教训,无疑是“缘木求鱼”的做法。中国金融监管的当务之急是加快金融体制性变革,通过一定的可承受的风险代价获得体制性突破,为金融市场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684.
经过 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目前,已有 95%以上的商品价格实现了市场化,但作为市场经济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体制的改革却相对滞后,利率仍在较严格的管制之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滞后,已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乃至经济体制改革的“瓶颈”。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利率市场化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1)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 2)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应由市场自发选择;( 3)同业拆…  相似文献   
685.
论发展中国的金融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发展金融工程还存在一系列障碍 ,如资本市场发展滞后 ;金融市场缺乏真正的市场均衡价格 ;金融市场参与者的盲目性和非理性 ;缺乏金融工程师队伍等。为适应金融全球化趋势 ,必须加快我国金融工程的发展步伐 ,现阶段应当从营造市场环境、加快人才培养、发展投资银行和加强金融监管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86.
美国次级贷款证券化的操作中存在基础资产选定错误、信用评级结果失真、信用增级措施缺失、监管缺位等诸多问题,最终导致风险积累并演变为次贷危机。后危机时代,欧美各国已经就此展开深刻反思和检讨,并就加强金融监管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变革。  相似文献   
687.
金融危机与国家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金融危机在美国产生初期,美国政府几乎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伴随着危机的蔓延,各个国家受形势所迫,相继介入救市,"被迫"回归.直到危机接近顶峰时,许多国家才开始寻求救市良方,制订复兴计划,跨国合作出现良好开端.即使危机还没有结束,但我们深信,各国在这场危机中会吸取更多教训,国家正在逐渐地实现"有序"回归.  相似文献   
688.
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而金融危机爆发频繁,显示了金融监管的不力,金融监管对防范金融风险未起到应有作用。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还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尽快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完善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机制及金融机构的自律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89.
李祺 《学理论》2009,(6):32-33
伴随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加深,混业经营将成为各国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各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也适时发生了相应改变,加入WTO后,实力雄厚的大型跨国金融集团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以“分业”为背景的中国金融业将直面以“混业”为背景的金融集团。面对国内外的经营现实与趋势,我国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90.
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是体制确立和发各观要求,是专业银行经营体制、经营方针、组织结构和内部管理体制的一次根本性变革。转轨时期,尽快理顺国家与银行的关系,财政与金融的关系、企业与银行的关系、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的关系、各专业银行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入WTO后国际金融与国内金融的关系,对回忆我国金融制度的现代化进程和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