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奥巴马不可能把美国目前这种被主流称为经济结构"高度现代化"、实质却是过度泡沫化的金融资本经济再改回为制造业经济。金正日领导下的北朝鲜虽然遭遇饥荒,也不可能把已经超前现代化的农业和过度城市化的人口结构再改回为原来状态。就此而言,在求助于洋、求助于城都无济于事的时刻,求助于野、求助于农或许是一个国家获得转机的重要基础。世纪之交的中国出现的第一个重大变化是生产过剩———产业扩张遇到了资本主义的一般内生性矛盾;继而是金融资本异化———顺应这种内生性矛盾的、与货币化加快随之而来的规律性结果。而第二个重大变化是,发生了社会结构的或者说阶级结构的变化,即在社会最大基础———小资产阶级成分的小农(简称"小资")之上,因为拥有了3亿多人口的中等收入群体,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中产阶级(简称"中资")国家,产生中资向大的垄断资本要权的斗争过程。而中国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是,一定得保住小农作为小资的地位,或者说保护小农土地不被外部资本抢占。而唯一可行的路径是,尽可能帮助他们形成足以与外部主体对等谈判的农民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52.
不久前,英国共产党总书记罗伯特·格里菲思和国际秘书约翰·福斯特为准备关于金融危机问题的研讨会,对中联部经济委员会提出的问题给予了以下回答。一、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如何?这次金融危机是与产品生产过剩和资本积累过剩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结合在一起的。前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倾覆有助于西方垄断  相似文献   
53.
银锋 《求索》2012,(10):43-45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经济金融化趋势。经济金融化趋向下金融资本显著膨胀,并不断控制和支配非金融资本;其间,金融资本积累方式也不断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本积累方式。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经济金融化实质上是金融资本逐渐渗透到当代资本主义经济领域,并不断辐射到社会政治、文化等诸领域的泛经济化行为。经济金融化趋向下,我们要正确处理实体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关系,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坚决抑制金融资本的过度发展,并制定适时的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战略,逐渐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体系,做到金融适度开放,警惕金融掠夺。  相似文献   
54.
第二部分: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与大多主流经济学家的观点相反,海曼·明斯基认为金融危机对于资本主义经济来说是内生的(即本质固有的),而并非是由于"外部"对其体系的冲击而产生的。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经过一个长周期,金融压力往往就会出现。这些压力也许会通过中央银行的成功干预被暂时"缓解",  相似文献   
55.
范炜  喻晓岚 《今日浙江》2009,(15):30-31
截至2008年10月31日,我国已成立村镇银行92家。从这些银行的运行情况来看,由于前期投人大、社会公信度不高、金融资本占比小、政策扶持尚不明确,普遍遇到了吸纳存款难、贷款业务开展难、贯彻支农宗旨难、风险控制难等多重困难,难以快速启动,部分银行的亏损甚至给村镇银行的印象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56.
钟岷源 《南风窗》2007,(14):24-27
改革的"精华"在于产权可以交易。金融资本开始涌入林地。但改革的未来还是取决于交易之前的核心问题——"初始分配的公平"。  相似文献   
57.
朱培康 《团结》2003,(6):17-19
一、孙中山与中国现代化 (一)孙中山是追求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先驱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者,“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58.
美国高盛集团与布什政府存在着特殊的互动关系,在塑造布什政府对华战略思维、主导其对华经济议题和程序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高盛集团的各种经济报告和文章,有助于营造有关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投资趋势等方面的对华舆论氛围.高盛在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包括通过介入中国金融领域教学和企业管理,将"美式"金融理念渗透到中国;在积极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某些活动的同时促进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将中国企业推向国际金融市场,等等.不过,高盛的活动在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如何充分发挥高盛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抑制不利因素,是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成为世界投资热点,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投资总量增加;投资来源多元化;投资目的转向占领我国市场;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并趋向高级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针对这些特点,我国在引进外资中应对外商投资在总量上适度予以控制,加强对外商投资的宏观管理,建立健全外商投资法规,从国家产业政策出发,引导外商投资,逐步开放国内市场,加速组建我国大型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60.
对外国金融资本并购境内企业的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国金融资本并购从20世纪90年代登陆中国境内之后,其并购活动越来越引人注目。近一两年来,金融资本的并购大有赶超产业资本的势头。但是,国内对外国金融资本并购的理论研究和法律规制都涉足很少。笔者对外国金融资本的并购进行深入思考,围绕金融资本并购的基本问题对外国金融资本并购进行实证分析,以及对外国金融资本并购如何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