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2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篇
法律   85篇
中国共产党   520篇
中国政治   324篇
政治理论   152篇
综合类   1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制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党能够建国执政,其信仰和意识形态制高点当推首功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确立了立党为公的宗旨,为扫除内外的压迫、剥削,为使以工农群众为代表的大多数老百姓能够翻身过上好日子,身先士卒,浴血奋斗,赢得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信  相似文献   
992.
无产阶级革命或说社会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而无产阶级发动社会主义革命,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只有当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了生产力的桎梏的时候,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革命的时代才来到了。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就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历史考察与分析,对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特别是现有发展阶段,做了一个在列宁看来是科学的判断,也即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到了它的最高发展阶段——帝国主义阶段。从列宁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考察来看,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一个腐朽的、垂死的阶段,是一个朝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因此,当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时候,意味着无产阶级革命或说社会主义革命时刻的到来,也意味着无产阶级发动社会主义革命不仅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还具有现实的合理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不仅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政治宣言,还是俄国工人阶级发动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支撑,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993.
发展主义人权观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发展与人权的关系,强调发展对于人权的基础作用,将生存权、发展权视为首要人权,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体系。自由主义人权观没有准确地理解发展与人权的内涵,未能发掘二者之间的底层逻辑,因此无法协调发展与人权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人权观认为人既是发展的主体,也是人权的主体,发展与人权被囊括在“人的全面发展”之中。以此为指导,发展主义人权观认为,社会各领域的全面发展是人权的基础,人权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人权目的,应将生存权、发展权视为首要人权,但这不能成为牺牲其他基本人权的理由。随着全球发展环境的变化,“以人权为基础的发展”无法论证发展的优先性和各国探索本国人权道路的合理性。应在发展主义人权观和全球发展倡议指导下,将发展视为人权的基础,构建“以发展为基础的人权”理论。  相似文献   
994.
阶级解放与民族解放都是通往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两者的关系在《共产党宣言》中进行了双重表达。一方面,在“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一章,马克思、恩格斯以阶级分析方法为中心,认为民族解放从属于阶级解放,不用作为独立的政治运动进行,可以在阶级解放过程实现,提出“工人没有祖国”的著名论断。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以波兰问题为中心进行历史考察,发现英国无产阶级并没主动承担推动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历史任务,波兰等被压迫民族率先实现民族解放是进行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基本前提,在“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中提出了民族解放可以独立于阶级解放。阶级解放与民族解放关系的双重表达具有各自的理论适用范围,辩证统一于人类解放的总体逻辑。从人类解放的高度把握双重表达的逻辑关系,有助于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995.
试论环境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的日益恶化引起了全球性的关注,而作为环境问题中的核心环境权理论,目前已经成为环境法学界关注的热点,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主张和新的法律理论,目前各国的学术界和实际部门对环境权有着不同的理解,所以,对环境权理论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96.
2009年6月3日,“全球化时代的法律图书馆与法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行。来自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康奈尔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在内的三十余所国内外综合性大学法学院的院长、副院长和法律图书馆负责人等出席会议。与会各方发布了《十三所综合性大学法学院高级职业教育的合作宣言》。  相似文献   
997.
陈迎 《当代世界》2015,(4):10-13
<正>2000年9月,秉承联合国会议和首脑会议精神,第55届联合国大会召开千年峰会,各国首脑齐聚一堂,通过了《联合国千年宣言》。各国承诺将建立新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以降低极端贫穷人口比重,并设立了一系列以2015年为最后期限的目标,即"千年发展目标"。由于千年发展目标即将于2015年到期,联合国启动了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国际进程,各种讨论、磋商和谈判十分活跃。2015年后发展议程在理念上  相似文献   
998.
思悄 《党的建设》2007,(12):49-49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宣言。以中国共产党名义写的第一个宣言是1920年11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宣言分为三部分:一是共产  相似文献   
999.
王昊 《群众》2022,(24):10-11
<正>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开启新时代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我们将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  相似文献   
1000.
实现社会公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追求。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主要从社会不公的根源、资本主义社会不公的实质以及无产阶级实现社会公正的必然路径等三个方面表达了社会公正思想,即受制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人们在经济结构中的不平等是最根本的不公正;由于最为明显的阶级剥削和压迫,资本主义社会是实质上的最不公正社会;进行社会革命,建立自由人联合体是无产阶级实现社会公正的必由之路。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思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