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34篇
世界政治   6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46篇
中国共产党   414篇
中国政治   270篇
政治理论   134篇
综合类   1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按照西方政治学的观点,政治是对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无论是阶级之间的斗争,还是价值的权威性分配,都涉及到一个核心的问题。那就是对“利益”的分配或者重新分配。而文明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开化、进步和有序状态。当利益的分配、再分配走向了开化、进步和有序状态,人类社会也就进入了政治文明的殿堂。  相似文献   
22.
张道航 《理论视野》2010,(10):17-20
改革开放以来,以往高度同质性的农民阶级出现了分化,不仅其内部已经可以划分为存在着明显差异的不同阶层,而且一部分农民也已经从农民阶级中分化出来。但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还是从某些现代学者关于阶级的概念出发,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农民阶级,不但依然作为一个整体的阶级存在,而且依旧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3.
抗战时期,上海局势异常复杂与特殊,但上海抗日救亡运动却风起云涌并深入持久向前发展,与此同时,党在上海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政治影响力不断扩大,到抗战胜利时,共产党已成为上海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政治力量。这一时期上海党组织领导能力的重大提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4.
康来云 《学习论坛》2005,21(5):12-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一要求,适应了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扩展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对于我们党巩固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任务,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如何从理论上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从实践上切实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重大问题。为此,本刊特组织刊发一组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5.
党执政的政治基础主要指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它们是党的执政地位赖以巩固的基本条件.只有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党这棵参天大树才会枝繁叶茂、万古常青.  相似文献   
26.
本文旨在通过对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的文本结构、知识资源、学术史价值等诸方面的考察 ,探求其对中国法律史研究的范式突破意义及对当今法学界之方法论反思的启示所在 :1.勇于突破旧有研究范式的学术气魄 ;2 .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法律的精神 ,并强调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作用的学术旨趣 ;3 .跨学科的思维进路与开放的学术态度。  相似文献   
27.
十六大报告使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迈进了新时代。报告明确地提出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一次明确地把非公有制经济列入先进生产力的一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不以财富的多少作为判断人们在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8.
西方国家生产关系的调整引起了阶级结构的新变化。在传统的两大对立阶级中各自都出现了具有特殊性的阶层,尤其是在两大对立的阶级之间,除了传统的中间阶层依然存在外,又产生了许多新的中间阶层。西方国家社会阶级结构日益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中型分布。中间阶层不仅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对社会政治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对社会秩序的稳定作用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29.
辛亥革命后至“五四”时期思想界普遍存在个人本位思潮,但“五四”后知识界分流,存在普遍放弃个人本位的潮流。对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而言,先前的“个人”至上逐渐遁入“阶级”话语。构建民族国家对“个人”走人“阶级”的现实召唤使得个人观念成为民族国家理论构建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0.
二战后,德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中产阶级的发展壮大,传统产业无产阶级的人数日益萎缩,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阶级基础和大选成绩;为了吸引人数日益上升的中产阶级成员,德国社会民主党通过了《哥德斯堡纲领》,实现了由“阶级党”到“人民党”为主要特征的第二轮转型;转型后的德国社会民主党获得了广大中产阶级选民的认可与支持,取得了党员人数和大选得票率急剧上升的巨大成就,但从其党员构成来看,它仍然是一个工人党员为重要成份的政党,从其政党性质来看,它仍然带有无产阶级政党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