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57篇
中国政治   82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1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刘丽华 《两岸关系》2013,(12):49-51
11月21日,由《两岸关系》杂志社主办,北京东方天歌文化交流公司承办,北京台湾会馆、北京市阿城区台办协办的“家国·传情·团圆一一两岸家庭老照片珍藏腱”存北京台湾会馆开幕。本展览以家同情怀,阿岸情缘,团圆梦想为主题,搜集整理有父两岸家庭变迁的几组老照片,希望籍由这些照片和照片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中国共产党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和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讲话中几点新的提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永春 《当代贵州》2011,(19):37-39
纪念建党90周年,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除了要缅怀先烈、继承传统、弘扬精神、坚定信念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面向未来,认清历史使命,感到肩负的历史重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信心,提振士气,反思不足,完善思路,明确方向,把我省的组织工作提高到—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4.
《政策瞭望》2013,(6):4-9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是我省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抉择,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科教人才强省和平安浙江、法治浙江、生态浙江的有力支撑,是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报告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十六大以来一系列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总结与相承,又是面向未来,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改革、发展、创新,充分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创新精神。这些创新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向未来,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面对新起点、新任务,成都铁路局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必须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部署上来,全力推进路局科学发展。一、把握规律、统筹规划。理清发展思路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客观的和必然的联系。我们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成长发展的大原则和总规律,在铁路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内容提要     
《党政论坛》2009,(11):1-1
张书林的“推进党的建设的战略选择”一文指出,在建党88周年之际,对党的建设今后的发展走向进行展望,着力探究推进党的建设的战略道路与战略规划,有利于我们党将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面向未来着力开创党的建设的新局面必须由此入手,科学设计党的建设新的战略规划和宏观路线图。  相似文献   
18.
欧洲一体化经验对东亚区域合作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10月10日,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三方提出要“共同努力,继往开来,不断深化面向未来、全面合作的伙伴关系。”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重提了“东亚共同体”的设想,并得到了中韩两国的积极响应。目前,东亚区域一体化逐渐显示出强劲势头。  相似文献   
19.
《就业与保障》2011,(8):7-7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同时指出,面向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国过去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这一论断铿锵有力,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对于我们继往开来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实践唯物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实践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体现;面向未来是实践唯物主义思维取向的基本体现;敢闯、敢试是实践唯物主义精神实质的基本体现;尊重人民的实践是实践唯物主义党性特征的基本体现。正是邓小平理论的实践唯物主义内在本质使其成为革命性和科学性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成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走向新的辉煌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