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64篇
中国政治   53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小晏词的用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几道择用词调特重音乐性,特重演唱,故作品以令词为主体(占85%),极少用长调(仅三调四曲),其择用旧曲,亦特重流传久远、音律谐美、最为乐工歌伎所熟悉者。这固然与词调的发展过程有一定关系,但归根结蒂还是词的内容、小晏的性格特点及其美学趣味所决定的。小晏所用词调中,自创、始用、改用者达47%。自制诸调,音律和谐、四声考究;改制诸调,后多被《词律》定为正格。据此可以推知,小晏不单是北宋词史上有影响的词家,而且还是一位精通声律的音乐家  相似文献   
62.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8年冬来到延安,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他政治、艺术生命的新起点。在延安一年半的时光中,他的世界观发生了深刻变化,他的创作获得大丰收,这是他40年短暂人生历程中最光彩的一页。追求光明奔延安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1905年出生于澳门一  相似文献   
63.
睿智者细语     
这话说起来真是有些日子了。大约是在上个新年前,一位编辑朋友要我写一篇关于《烟斗随笔》的文章,我那套书本来就是他送的,怎么好意思拒绝?所谓拿人家的手短嘛。《烟斗随笔》的作者是日本音乐家团伊玖磨,多年以前,他在《朝日画报》上开了个同名专栏,谈历史,谈文化,谈民族,谈音乐,谈人情,谈世态,也谈人生琐事。  相似文献   
64.
65.
聂耳是著名的人民音乐家,也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他在23年短暂的人生中创作了包括《义勇军进行曲》在内的37首经典歌曲,为中国音乐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聂耳自幼熟知民间疾苦,从学生时代就积极投身革命,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超凡的努力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成长为一名出色的人民音乐家。尽管聂耳在音乐创作渐入佳境时意外英年早逝,但其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创作的那些鼓舞劳苦大众精神、激励中国人民斗志的不朽作品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披荆斩棘、奋勇争先,他在逆境中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诚信友善的宝贵品质也将被人民铭记。新时代,我们回顾聂耳革命和创作的短暂一生,应当继承和发扬他为国为民而歌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66.
抗战初期,抗日救亡的歌声响彻武汉三镇、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始终站在这场抗战歌咏活动的前列,为推动武汉和全国的抗战歌咏活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7.
作为对天才的一种夸张表述,神童这个词早就被用滥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音乐世界中的确有很多让我们为之疯狂并深深喜爱的神童音乐家,莫扎特、巴赫、贝多芬、肖邦……音乐的天穹群星璀璨,却很少有中国的音乐家能够得到全世界的尊重和理解。直到一个人的横空出世改变了这个窘境。他,就是郎朗。  相似文献   
68.
《党的建设》2010,(5):52-52
《蒙娜丽莎》的作者达·芬奇(Leonardoda Vinci,1452年-1519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后代学者称他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在同时代的人看来,达·芬奇就像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魔术师,有"万能天才"的美誉。在现代人眼中,令人惊异的是,他仅用12幅完整的作品就奠定了世界艺术史上最伟大画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69.
《黄河大合唱》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它让人想到抗日战争,想到诗人光未然,想到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相似文献   
70.
偷懒与经典     
佚名 《政府法制》2012,(32):39-39
史博是19世纪最重要的德国音乐家之一,从小热爱音乐,18岁就进入了当时最为著名的柏林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与交响乐指挥。当时的音乐学院每天都有两堂体力课,因为在这之前的100多年里,指挥并没有什么象征性的工具,有的乐队指挥喜欢用脚蹬地,蹋出节奏,有的则喜欢挥动手绢,而当时最为流行的是用一种重达十来斤的铁棒指挥,指挥师提着铁棒按着节奏捅地面,发出“砰砰砰”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