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6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8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8篇
法律   231篇
中国共产党   486篇
中国政治   356篇
政治理论   104篇
综合类   1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毛泽东喜欢读鲁迅著作,给鲁迅很高的评价。鲁迅和毛泽东两位伟人,虽然生前没有见过面,但联系却很紧密,都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只就两本畅销书——《毛泽东箴言》和《鲁迅箴言》谈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132.
正对老北京人来说,普通话是官话,北京话是乡音。对没到过北京的人来说,不少人觉得普通话就是北京话,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不要说普通人会有误解,就是研究语言的学者,要把二者的关系说清楚,也要费不少气力。北京话和普通话的特殊关系把北京话和普通话混为一谈,当然是不对的。一些人把北京话称为京片子,就是从直觉上把北京话与普通话作了区分。但北京话和普通话有着一种很特殊的关  相似文献   
133.
例如,杜甫的“故园今若何?”、“孤舟一系故园心”,丰应物的“何处愁人忆故园”,岑参的“故园东望路漫漫”等例,诚然指的是家乡;但李后主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不但包含了“故国”的成份,也包含了家乡的成份。而且,古人称“故园”一般都是离别很久才如此称呼的。鲁迅从南京回到绍兴,所作《别诸弟》前后六首的基调与《自题小像》来比较,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4.
鲁迅是一位独特的作家,是新文学的代表人物,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辛亥革命后,鲁迅第一篇白话体小说《狂人日记》,开启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崭新的一页。其后,他又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以及晚年创作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等。本人就鲁迅创作小说的艺术谈一些见解,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鲁迅的小说。  相似文献   
135.
梁海军 《法国研究》2020,(1):99-104
敬隐渔的《阿Q正传》法译本,虽然是一个不完整的译本,曾在学界引起了一场风波,却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开创意义。敬隐渔首次将鲁迅作品译介到法国,为中国新文学在西方的传播与研究翻开了历史的第一页。他的文学译介活动促进了中法文学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在世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6.
137.
“鲁迅活着会如何?” 按照现在有些时髦的“颠覆主义”立场,这样的设问,本身就带有神化鲁迅的倾向,显示鲁迅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话语霸权”。倘非如此,为什么不假设别的什么人,而偏要假设鲁迅活着会如何呢? 从这“颠覆”的立场上看,我读到了颠覆者无可奈何的心态。鲁迅的存在,强大到这个地步,以至于“颠覆”者自身也无法取而代之。现代中国人无可改变地被投射了鲁迅的影子,鲁迅成了知识分子无法回避的思维起点。阿Q、闰土、祥林嫂等形象一不留神就会出现在中国人的头脑中,即使想“努力排斥”掉,也无法收效。 假如硬要对知识…  相似文献   
138.
139.
程玮 《党员文摘》2009,(1):46-46
由美国华尔街引发的金融危机,让欧洲人患上了“资本主义恐慌症”。德围媒体报道,很多人走进书店,重新捧起马克思的《资本论》。卖马克思著作最火的要数地处欧洲金融中心法兰克福的“卡尔·马克思书店”,它位于法兰克福大学左侧一条叫尤尔但的小街上。走进几十平方米的书店,眼前立即出现一片“书海”,  相似文献   
140.
杨晨 《传承》2009,(22):156-157
鲁迅一生从世翻译事业不断,其中对俄苏文化的翻译更是占其重中之重。通过对鲁迅先生所选择、翻译的俄苏文化,不仅可以为视角加深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也可以一窥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一群中国知识分子在当时的境况之下,对俄苏文化的认识,其后面所隐含的社会背景及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