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篇
法律   62篇
中国共产党   273篇
中国政治   227篇
政治理论   74篇
综合类   6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鲁迅作是一位伟大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笔者试图通过初步探究鲁迅的直译翻译法、以及其坚持的"信"的翻译原则,表明鲁迅深刻的翻译思想已涉及到翻译的多个方面。鲁迅的翻译理论不但对当时的译界有重大影响,对今天的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仍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2.
不许人瞒过     
刘诚龙 《唯实》2010,(5):94-95
鲁迅先生腹笥充盈,学识宏富,其巍峨的精神丰碑建立在什么底座之上呢?如果让我来看,我觉得很简单,要言之就是:不许人瞒过。这好比一摞摞累至天高的会计流水账,都必须建立在咱们前任总理朱镕基那非常简单的题词“不做假账”之上。鲁迅先生在其名著《狂人日记》里,借狂人之口,表达了他一生文学建构与精神追求的目的,就是翻开歪歪斜斜的历史册页,从字缝里去看出字来:“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相似文献   
83.
张朝丽 《党建文汇》2008,(12):42-42
京剧《沙家浜》是由沪剧《芦荡火种》改编而来,但要追溯这出戏的起源,还要从一支名叫“你是游击兵团”的战歌说起。1943年10月,时任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五十二团宣传股长的过鉴清和从华中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分配来团工作的黄苇,谈起五十二团从当年36个伤病员发展壮大的经过,两人决定合写一首歌曲。  相似文献   
84.
心中的鲁迅     
张嵩 《共产党人》2010,(4):52-52
几次去上海,都是急急匆匆,但心中总有一个愿望,去鲁迅纪念馆或他的墓地看看。我是读着鲁迅的文章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至今仍有一种鲁迅情结。我于2003年12月、2009年7  相似文献   
85.
忆华  于利国 《党史博采》2009,(11):44-44
<正>鲁迅生于1881年9月,毛泽东生于1893年12月,毛泽东较鲁迅小12岁。虽毛泽东与鲁迅未有一面之缘,亦无直接地书信往还,而毛泽东却断言:"我和鲁迅的心是相通的。"那么,是藉助何物  相似文献   
86.
《理论与当代》2008,(9):46-46
孙焕英在7月3()日的《文汇报》上撰文指出:我们对鲁迅的研究还是需要深入的。假设有这样两道选择题:1.鲁迅的杂文质量:高,一般,低;2.鲁迅的杂文产量:高,一般,低。我相信,人们都会选择两个“高”。其实,第二道题选择“高”错了,正确的答案是“低”。且看鲁迅杂文产量的统计:《三闲集》:1927年8篇;1928年14篇;  相似文献   
87.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群体中对辛亥革命最为纠结的一位作家。辛亥革命中,他未置身事外;辛亥革命后,他以文学文本形式描述他对辛亥革命的反思。这是因为他的社会人生追寻与辛亥革命的目标相近,即共和和启蒙。当然,他更偏重于启蒙,由启蒙而立人而共和。  相似文献   
88.
谭畅 《小康》2011,(11):104-107
9月25日是鲁迅诞辰130周年,大小纪念活动不断。鲁迅曾在生命最后时期的散文中交代遗嘱: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但,没有人可以忘记、可以"逃脱"。无论公众,还是他的家人  相似文献   
89.
正杜甫有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意思是说,文章影响久远、关系重大,而写得好与不好作者是心知肚明的。文章写得好与不好,既取决于文章的思想内容,也与其文风有莫大的关系。"文章"的"章"字从"音"从"十",从音乐会意而来的"文章"一词原本就有文风方面的规定性。只有读来如音乐般清新悦耳、优美动听的文字,方配得上"文章"二字。  相似文献   
90.
鲁迅活着会如何?” 按照现在有些时髦的“颠覆主义”立场,这样的设问,本身就带有神化鲁迅的倾向,显示鲁迅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话语霸权”。倘非如此,为什么不假设别的什么人,而偏要假设鲁迅活着会如何呢? 从这“颠覆”的立场上看,我读到了颠覆者无可奈何的心态。鲁迅的存在,强大到这个地步,以至于“颠覆”者自身也无法取而代之。现代中国人无可改变地被投射了鲁迅的影子,鲁迅成了知识分子无法回避的思维起点。阿Q、闰土、祥林嫂等形象一不留神就会出现在中国人的头脑中,即使想“努力排斥”掉,也无法收效。 假如硬要对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