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6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264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62篇
外交国际关系   619篇
法律   42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136篇
综合类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太平洋石油管道与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通往亚太地区的第一条石油运输管道已于2006年4月开工修建。太平洋石油管道是俄罗斯落实其东方能源外交战略、实施能源外交多元化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赵建民 《东北亚论坛》2007,16(1):110-114
创建共同合作、协同发展的“东亚共同体”,业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历史事实证明:东亚地区是世界历史上最早“一体化”的区域;它既有成功的、进步的古代“东亚文化圈”,也有反动的、失败的近代“大东亚共荣圈”,还有设想中的“东亚共同体”。然而,现实中的“历史认识问题”,是直接关系到“东亚共同体”能否迅速建立的前提条件。为促进未来“东亚共同体”区域内的沟通和交流,需要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建共通文字,这不是复旧,而是与时俱进的创新。当人们思考构建“东亚共同体”时,在普遍关注经济协作的情况下,尤应重视思想文化观念的问题,因为东亚各国间的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问题,不能光靠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手段来解决,而确实需要从思想文化观念方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区位优势重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前,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还主要以低层次初级产品与劳务输出为主,没有充分发挥出东北所拥有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需要加强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这需要重构区位优势,调整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地区国际分工的产业组合。为此,要加快产业转型,打造世界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替代产业;做强做大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产业。  相似文献   
4.
Rice banks are increasingly used in South-East Asia as a means of addressing seasonal food crises facing poor communities. Despite general agreement about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munity-managed rice banks in improving food security, there has been almost no research into their effectiveness in reaching the poorest, or the prospects of sustainability linked to regular repayments of rice. Concern Laos sought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through community mobilisation, form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to encourage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poorest, developing simple tools and procedures in line with existing community capacity, and building greater community capacity. Other challenges remain, such as changing the prevailing ‘relief’ mentality, ensuring women's participation, and establishing regular savings scheme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rice banks.  相似文献   
5.
13-18世纪是伊斯兰教在东南亚传播和发展时期,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和文化,伊斯兰教要适应东南亚本土文化,表现在王权观念的移入、苏菲派传教方式与本土信仰的融合、伊斯兰教法与本地习惯法的适应,以及性别关系的变化,形成早期东南亚伊斯兰教“不正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赵放 《东北亚论坛》2004,13(3):8-12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使东北亚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 ,其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对该地区的分工协作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过后 ,除日本以外 ,东北亚各国和地区受贸易和投资的牵引 ,经济获得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贸易与投资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东北亚各国和地区具备开展分工协作的坚实基础 ,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障碍。作为东北亚惟一的发达国家日本 ,也正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力争在今后本地区的分工协作中掌握主导权 ,但发展的现实和趋势说明 ,日本的这一企图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7.
从复苏到新的增长--东南亚经济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以来,东南亚经济可谓是一波三折,一些国家刚刚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逐步地走向复苏,马上又面对世界经济不景气,尤其是美日等国市场需求的萎缩,紧接着又受到非典型肺炎和禽流感的冲击,真可谓是屋漏偏遭连夜雨.尽管存在这些不利因素,大部分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在近年来仍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一些国家正在艰难地复苏,一些国家已经出现新的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在亚洲各国和地区,以三方协商机制为主的社会对话与合作,应当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建立诚实互信的社会环境以及完善相关立法.在具体的制度建设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可以选择不同形式,积极探索与自身情况相适应的劳动关系协调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美国与正在演变中的亚洲秩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崛起是一个复合概念,既包括经济、军事等硬实力方面,也包括国际规范、高等教育等软实力方面。这对亚洲地区的国际秩序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变量,但不能就此认为亚洲地区已形成了中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实际上,正在演变中的亚洲秩序是一个包含有轮毂模式、有限共治模式、规范共同体模式和复合相互依赖模式四种秩序特征的复合体。同时,中国崛起对中美关系来说无疑也注入了新的元素,但并非就如现实主义者所预测的那么悲观,中美之间的合作远大于分歧,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在中美之间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亚的安全问题及中国与中亚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闯 《外交评论》2004,(3):36-44
中亚的安全因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大国在中亚的争夺是中亚成为安全热点的一个外部条件,但中亚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政治体制问题也是主要的因素。这些因素与外部条件,都是影响中亚和我国的西部安全因素。中亚国家的内部因素是历史的遗产,但在现实的政治安全中依然起着决定作用。中国与中亚国家安全合作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