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25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75篇
法律   106篇
中国共产党   30篇
中国政治   83篇
政治理论   40篇
综合类   1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鄂西南土家族社区为例考察民族边缘地区的宗族组织,清代中后期,宗族组织在土著大族的基础上正式形成,并呈现出与汉族社会趋同的特征,在乡村社会中发挥着基层控制的作用,体现了民族边缘地区乡村社会转型的进程。  相似文献   
22.
在经济下行趋势下,工会维权要搞好,关键是要把握好维权与维稳、维权与企业改革发展、工会维权与企业整体维权三个关系;同时要坚持预防为主、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和利益兼顾四项原则;另还要强化夯实工会维权基础、健全工会维权机制、创新工会维权载体、拓展工会维权外延和打造工会维权队伍这五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从该县工业发展的历史状况及评价、工业发展的困境与优势分析、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进展情况、推进新型工业化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建议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24.
省际接边地区因地域毗邻、发展相近、形成区域公共性事务,以单一的行政区划行政无法高效治理,需要建立以政府合作共治、社会参与的区域行政与区域治理机制。本文通过梳理政府治理形态和公共事务治理模式的历史演变与进程,具体研究湘鄂渝黔桂五省(市)(五溪源)接边地区的状况,认为省际接边地区的治理必须变革,可能的前景不是不断调整行政区划来适应这一进程,而是走向以政府间合作的区域行政和以政府为中心、社会广泛参与的多中心的区域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25.
充分认识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找准着力点,选准切入口,在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26.
甘肃女作家群的创作突出地显现了西北边陲的地域特色和多民族的绚丽色彩,同时,甘肃女作家群执着地探究西部女性现实人生的种种问题,对西部女性艰难的生存状态和复杂心态进行了充分描绘,呼应着全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大潮.  相似文献   
27.
2008年3月,美国国防部最新出台的所谓<中国军力报告>是小布什政府任内最后一份相关文件.回顾过去8年,小布什政府任内的8份相关文件,明显地透露出美国强化在亚太地区"遏制中国",以保持其在这一地区的传统优势的战略意图.基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周边环境的事实,中国提出"和谐外交"与"和谐世界"的外交战略.面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遏制"战略,中国的"和谐"战略是否可以成功应对?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8.
论清末川边垦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前程 《思想战线》2007,33(3):55-62
改变传统的“因俗而治”,实行边疆、内地一体化,是清末筹边奏疏的议题重心和政府治边“新政”的政策导向,大量档案文献证明,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首次将边疆的经济建设置于重要的位置。川边的移民垦殖,正是在此背景下,成为当局寻求川边治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9.
大湄公河次地区合作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湄公河次地区(GMS)合作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相关国家及省区之间的地区性合作机制,是东南亚乃至东亚范围之内地区主义发展的一种表现。本文在简要介绍有关概念及理论的基础上,从国家和市场这一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GMS的特点及其定位进行分析,然后重点讨论了GMS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文章认为,国家和市场的作用及其互动,直接决定和制约着GMS的性质和发展。  相似文献   
30.
对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京津冀经济圈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崛起之后,正逐渐显现出将成为中国区域经济第三极的趋势,但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挑战与机遇同在,困难与前景并存,如何摆脱困境,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现实和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