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1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25篇 |
工人农民 | 2篇 |
世界政治 | 12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76篇 |
法律 | 107篇 |
中国共产党 | 30篇 |
中国政治 | 83篇 |
政治理论 | 40篇 |
综合类 | 1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40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35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清代台湾妈祖信仰十分兴盛,也产生了很多的有关妈祖信仰的碑刻。这些保留下来的碑刻是研究清代台湾地区妈祖信仰不可或缺的原始资料,研究这些碑刻对保存和传承妈祖文化遗产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2.
中国领导人指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架构众多,建立一个符合地区实际、满足各方需要的区域安全架构势在必行。\"中国应当抓住目前的战略机遇,本着\"主动谋划、积极进取\"的精神,在亚太地区安全问题上扮演\"概念设置国\"\"议程设置国\"的角色,在适当时机提出建立亚太区域安全架构的倡议。中国倡导并参与亚太安全架构的建设,有助于达到以下目标:整合并超越现有的地区安全机制;进一步发挥中国在整个亚太地区事务中的引领作用,同时推进\"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和\"构建中关新型大国关系\"两大目标;缓解中国在本地区的安全压力,冲淡美国的亚太安全同盟体系并最终使其转型;保障和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中国在亚太安全事务中的规则制订权;引导国内外舆论和公众正确理解新时期的国家安全观和国际合作观。中国以外的任何一个国家在近期内都不大可能主动提出关于亚太安全架构的倡议,而中国正式提出这一倡议的时机亦不成熟,拟首先明确自己的战略目标,厘清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203.
林利民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2,4(3):13-16
亚太大国关系经历了四个阶段变迁。第一阶段是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是亚太惟一“超级大国”,在亚太居于支配地位。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亚太形成发育不完善的多极结构,这一时期是亚太最动荡的时期。从1945年到冷战结束,亚太大国关系进入第三阶段,其特征是两极结构。以冷战结束为契机,亚太大国关系结构进入第四阶段。第四阶段,亚太大国关系既不是单极结构或“新两极”对峙,也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多极结构,而是一种单极、两极、多极结构的混合体。其中美国拥有全面优势,中美关系是亚太支配性的战略关系,但日、印、俄、东盟等力量也将起重要的平衡作用。 相似文献
204.
中部崛起战略是继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放后国家实施的第三个重大区域战略,如何评价其实施效果是关系到下一步国家政策调整的关键。该文构建了一个包括解释变量、虚拟变量和控制变量组成的实证分析模型,对政策是否影响经济增长及影响程度进行了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提升中部经济增长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205.
由孙中山的《实业计划》解读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兼谈福建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子华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2):43-47
孙中山的<实业计划>一书有助于解读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优势互补、统一市场、资源整合,这也正是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所蕴涵着区域经济思想.泛珠三角区通过区域合作可以形成良好的叠加效应,形成多赢格局,将发展成为我国新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级.福建是泛珠三角合作中的重要省份,福建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准确锁定了福建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求突破.同时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使福建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206.
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对外发展战略重心明显向亚太地区倾斜。21世纪俄罗斯将利用其东部——西伯利亚与远东的优势.积极参加亚太经济一体化.从中央到地方将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实际措施发展该地区与亚太国家的多领域合作。本文主要阐述了2000年9月贝加尔经济论坛通过的《21世纪俄罗斯在亚太地区发展战略》的要点.并提出了对发展中俄经贸关系具有一定意义的几个结论。 相似文献
207.
提取山羊痘病毒温度敏感株基因组DNA,用HindⅢ酶切,随机克隆到pUC18质粒中,限制性内切酶片段电泳分析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克隆到4个不同大小的HindⅢ片段pUA、pUB、pUC和pUD。随后,将它们和羊痘病毒Pellor(AY077835)株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发现核苷酸同源性为90.0%~94.5%,氨基酸同源性为83.0%~91.4%。选取克隆或亚克隆后的单一酶切位点,插入P11P7.5-LacZ报告基因,构建了pUA1、pUB1、pUC1和pUD1共4个重组载体质粒。通过脂质体分别转染山羊痘病毒感染的BHK-21细胞,在X-gal存在条件下经蓝白斑筛选重组病毒,获得1株重组病毒,证明筛选出了1个复制非必需区片段。 相似文献
208.
亚太格局视角下俄罗斯的东南亚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后随着俄罗斯国家定位的变化,其对外战略相应发生调整,亚太地区成为基本方向之一。进入新世纪,俄罗斯外交的平衡性和多向性不断加强;在其亚太战略中,东盟被看作参与亚太地区多边合作的重要支点。在变动的亚太格局中,东南亚是大国竞逐的重要对象;俄罗斯从自身利益出发,积极发展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关系,以加强对亚太地区事务的参与。而在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中,俄罗斯被视为制约其他大国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9.
进入新世纪,在俄罗斯的外交战略中亚太地区的地位在不断上升。俄罗斯大部分国土位于亚洲,所以在利用外交手段维护国家领土安全,并为本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外部条件的同时,提升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是俄罗斯实施亚太战略的主要目标与利益所在。目前,俄罗斯与亚太地区的合作主要体现在能源、交通运输、粮食和安全保障等领域。但由于受俄罗斯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俄罗斯参与亚太合作的矛盾心理,特别是与区域内各大国之间的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俄罗斯与亚太关系的发展缺乏稳固的基础,进一步发展面临制约。 相似文献
210.
韩伟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3):82-85
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的立法,不仅注意保护一般人权,对于刑事被告人的宪法性权利、诉讼权利也给予较为全面的保障。这一系列立法规定,维护了边区司法的严肃和公正,表现了革命立法的人道主义,也代表了边区政府立法的民主和进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