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25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75篇
法律   106篇
中国共产党   30篇
中国政治   83篇
政治理论   40篇
综合类   1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论清末川边垦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前程 《思想战线》2007,33(3):55-62
改变传统的“因俗而治”,实行边疆、内地一体化,是清末筹边奏疏的议题重心和政府治边“新政”的政策导向,大量档案文献证明,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首次将边疆的经济建设置于重要的位置。川边的移民垦殖,正是在此背景下,成为当局寻求川边治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2.
大湄公河次地区合作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湄公河次地区(GMS)合作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相关国家及省区之间的地区性合作机制,是东南亚乃至东亚范围之内地区主义发展的一种表现。本文在简要介绍有关概念及理论的基础上,从国家和市场这一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GMS的特点及其定位进行分析,然后重点讨论了GMS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文章认为,国家和市场的作用及其互动,直接决定和制约着GMS的性质和发展。  相似文献   
33.
对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京津冀经济圈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崛起之后,正逐渐显现出将成为中国区域经济第三极的趋势,但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挑战与机遇同在,困难与前景并存,如何摆脱困境,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现实和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34.
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对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模式选择都会有所不同和有所侧重。我国采用中央集权——地方分权混合体制的关系模式,从市场经济的内在特性、中央与地方的政府职能配合、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协调、集权制与分权制的优势互补来看,都具有深刻的合理性意义。  相似文献   
35.
本文运用数理方法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与财政供养人口适度比例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用静态经验系数和动态经验系数,对贫困地区的政府机构和行政人员数量进行科学控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6.
关于我国惩治黑社会犯罪法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心捷 《政法学刊》2007,24(6):19-26
我国现行反黑刑事法律对于惩治黑社会犯罪起了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但同时也必须看到,现行法律仍存在着一些亟待完善的地方。针对目前反黑实际,应制订反黑单行刑事法律。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反黑刑事立法,对于制订大陆地区反黑单行刑事法律,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7.
为解决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严重困难,朱德提出了独立自主发展边区经济的新方略,指导发展边区工业,首倡"军垦屯田"政策并领导开发南泥湾,对边区经济建设和革命胜利作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8.
西部少数民族权益法治保障具有理论依据、宪政依据和现实依据。因此,必须加强法治建设,保障西部少数民族权益。  相似文献   
39.
朱飞 《政法学刊》2009,26(2):93-96
广东有组织制贩毒品犯罪猖獗局面是国际毒潮压力下形成的,是世界毒品生产和贩运转移的结果。其现状表现为大要案频发,内外勾结、跨区域作案,科技性增强。受国内外毒品犯罪形势的影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广东毒情可能会继续恶化下去,其中有组织制贩毒品犯罪因素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学术研究有其存在的历史境域。对一个学科而言,只有在贴合具体的历史境域下讨论该学科的学术研究,讨论该学科的发展方向时才具有意义。从我国历史上看,宪法学研究从清末开始,到现在已有100多年,无论其几经沧海桑田,但它之所以可以沿称到现在,自有它自立的关切方法、问题和理论体系。中国宪法研究的中国性问题,不仅涉及宪法学在中国的时间性差别问题,也涉及其地域性差别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