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篇
  免费   80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1篇
法律   219篇
中国共产党   59篇
中国政治   57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8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41.
以山羊痘病毒(GPV)古浪(Gulang)株的DNA为模板,采用PCR扩增目的基因p32,应用TM-pred软件预测其跨膜结构区域,通过Threading方法建立GPVGulang株P32蛋白的3D结构,并综合亲水性、可塑性、抗原指数以及表面可能性等参数预测其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表明,p32在核苷酸水平上非常保守,19株GPVp32基因的整体变异率为0.22%。GPVGulang株P32结构蛋白的三维空间结构有不同的结构区域,共由14个α-螺旋、5个β折叠、35个转角和若干无规则卷曲构成。P32蛋白呈现较规则的空间构象,其中羧基末端第286~306位氨基酸区段为跨膜区域,11~19、21、47、66、123、154、155、183、185、225、230~232、235、238、239这些氨基酸在空间上共同形成的区域极有可能是抗原表位区域。  相似文献   
242.
为阐明鸭瘟病毒(DPV)UL51基因的特性和功能,根据DPV UL51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扩增UL51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MD18-T栽体上,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再将该目的片段亚克隆到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上,得到重组质粒pcDNA3.1-UL51,通过脂质体介导将其转入COS-7细胞;应用实时荧光RT-PCR、Western-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UL51基因在COS-7细胞中的转录、表达和定位情况.结果表明,UL51基因在转染后6 h即已开始转录,12 h开始表达,24 h时转录和表达量均达最高峰,之后逐渐降低.该基因在COS-7细胞中表达蛋白的分子质量为33 ku.比预测的分子质量(约27.1 ku)大.间接免疫荧光法显示,该基因产物早期聚集于COS-7细胞的近核区域,晚期位于胞浆和胞核中.  相似文献   
243.
采用灌胃的方法对试验小鼠进行硝基苯(NB)染毒,染毒剂量分别为26 mg/kg、52 mg/kg、105mg/kg,每天染毒1次,共30 d,观察小鼠肝显微及超微结构的变化,并检测了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主要表现为光镜下肝细胞水变性,电镜下线粒体肿胀,脊断裂;内质网脱核糖颗粒;细胞核发生形变;次级溶酶体、脂滴数量增多,糖原颗粒减少等一系列的病理学变化.随着染毒剂量的加大,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中的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呈波动性变化;细胞色素b5和EROD酶的活性逐渐升高;NAD-PH细胞色素C还原酶的活性逐渐降低.表明NB对小鼠肝毒性作用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加强;EROD可以作为检测环境中NB污染水平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44.
目的:观察中药加味四逆散(Jiawei Sinisan,JWSNS)对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谷氨酸(glutamate,Glu)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100,200,400 μmol/L Cort和10,50,100 μmol/L Glu以及50,100 ml/L JWSNS含药血清分别与PC12细胞共同孵育24 h,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以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选取200 μmol/L Cort和50 μmol/L Glu建立PC12细胞损伤模型,以MTT法观察50,100ml/L JWSNS含药血清各组对Cort和Glu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Cort和Glu对PC12细胞的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细胞损伤程度加重.各浓度的JWSNS含药血清对正常PC12细胞无毒性和不良反应.对Cort和Glu所致的PC12细胞模型,50ml/L JWSNS含药血清各组无明显抗损伤作用;Cort,Glu 100 ml/L JWSNS含药血清低、中、高各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2.58%、87.11%、75.81%、69.35%、82.25%和70.97%,与Cort、Glu损伤模型组及正常血清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100ml/L JWSNS含药血清对Cort、Glu所致PC12细胞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45.
一种新兴的富有生命力的生物技术——蛋白转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蛋白转导的发现、蛋白转导结构域(PTD)的结构组成特点、蛋白转导的作用特点、PTD的作用机理以及蛋白转导的应用前景等.指出蛋白转导是生命科学领域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其高效的跨膜转运功能和细胞间自主传递的特点彻底打破了常规的基因转移模式,为基因治疗和高效药物与新型疫苗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46.
波形蛋白与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波形蛋白是主要存在于间充质细胞中的一种中间丝,与脑损伤后的反应性胶质化和瘢痕修复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波形蛋白在脑损伤后胶质瘢痕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脑损伤后不同时段,波形蛋白町莺新表达,其表达的部位及含量呈一定波动性,而这些问题对法医学探讨脑损伤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波形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活性调节、在脑损伤中作用及其法医学意义作一综述,希望能为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47.
星形胶质细胞在脑外伤后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星形胶质细胞在脑外伤后的反应进行综述,包括对星形胶质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新认识,脑外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的研究模型、检测技术及其在脑外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发生形态学及代谢方面的变化。强调了星形胶质细胞在脑外伤后形态、蛋白表达和细胞因子表达变化的时间规律性,并对其在脑外伤后法医学鉴定中应用的意义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248.
白领女性:整天伏案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到户外新鲜空气处散步,可放松紧张的大脑皮层细胞,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健走中可能会得到解决问题的灵感。  相似文献   
249.
1993年 ,Lin等[1] 从鼠胶质细胞系B49中分离出一种能有效促进多巴胺神经元摄取多巴胺的因子 ,命名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lialcellline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 ,GDNF)。自GDNF被发现以来 ,学者们对它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 ,本文作者就近年来对GDNF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并探讨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前景。1 GDNF的分子结构与基因1997年 ,Eigenbrot和Gerber报道了大鼠GDNF的晶体结构 ,与TGFβ 2十分相似 ,含有TGF β超家族的 7个保守半胱氨酸残基 ,其成熟多肽链结构中的 7个保守半胱氨酸 ,分别由 41和 10 2、 68和 13 1…  相似文献   
250.
大鼠闭合性小脑挫伤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XB  Hu Y  Xia K 《法医学杂志》2002,18(2):74-75,77,F003
目的探讨闭合性小脑挫伤细胞凋亡发生发展过程。方法采用DNA缺口末端标记法比较SD大鼠闭合性小脑挫伤不同时间损伤区和正常对照组小脑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伤后1h发现挫伤区少数凋亡细胞,4~6h达高峰,随后下降。在挫伤缘区域伤后1h亦发现少数散在的凋亡细胞,随着损伤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数量增多,在6~8h达到高峰。结论闭合性小脑挫伤不同损伤时间细胞凋亡指数变化为法医学早期损伤时间推断提供了灵敏客观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