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70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0篇
法律   175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1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Population genetic study of 15 STR loci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2.
Abstract: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a standard organic DNA isolation method and a silica‐based method using the QIAGEN Blood Maxi Kit were compared to obtain human DNA and short tandem repeats (STRs) profiles from 39 exhumed bone samples for paternity testing. DNA samples were quantified by real‐time PCR, and STR profiles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AmpFlSTR® Identifiler® PCR amplification kit. Overall, the silica‐based method recovered less DNA ranging from 0 to 147.7 ng/g (average 7.57 ng/g, median = 1.3 ng/g) than did the organic method ranging from 0 to 605 ng/g (average 44.27 ng/g, median = 5.8 ng/g). Complete profiles (16/16 loci tested) were obtained from 37/39 samples (95%) using the organic method and from 9/39 samples (23%) with the silica‐based method. Compared with a standard organic DNA isolation method,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ublished silica‐based method does not improve neither the quality nor the quantity of DNA for STR profiling.  相似文献   
73.
人体血液体外电击致血细胞穿孔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Y  Liu M  Peng XM  Li F  Zhang F  Zhang K  Liao ZG 《法医学杂志》2006,22(3):177-179
目的探讨血细胞体外电击时细胞膜的结构变化。方法对成人血液分别分组通过220V交流电电击5,10,20,30s和1min后,用扫描电镜观察血细胞膜的变化。结果电击后,即可以观察到红细胞与白细胞的细胞膜穿孔,其中红细胞穿孔可为一个或多个,形状多为圆形或卵圆形,白细胞穿孔则为多个,呈筛网状;穿孔细胞数随电击时间延长而增多;电击5s时为6%左右,以后逐渐增加,至电击1min时,穿孔细胞数可达40%左右。结论电流作用可以使血细胞膜发生穿孔,穿孔细胞数随通电时间延长而增多。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对缺糖缺氧(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联合低糖培养基建立体外OGD致PC12细胞损伤模型;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以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观察Hoechst33258染色后的细胞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给药后细胞Caspase-3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空白血清对照组相比,经OGD损伤后,细胞活力显著降低,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可减轻PC12细胞形态损伤,显著提高SOD活力,降低MDA和LDH含量,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表明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能降低OGD诱导的细胞凋亡。 结论 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对OGD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提高SOD活力和降低MD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观察肝豆灵对铜负荷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凋亡的影响,探讨肝豆灵防治Wilson病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5只大鼠分成空白组、模型组、肝豆灵组、青霉胺组及肝豆灵+青霉胺组,采用喂食硫酸铜饮食复制铜负荷大鼠模型,采用TUNEL法检测HSC的凋亡。结果 模型组可见大量HSC增生;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HSC数量显著降低(P<0.01),HSC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0.01);肝豆灵+青霉胺组AI显著高于肝豆灵组和青霉胺组(P<0.01)。讨论 肝豆灵可促进铜负荷大鼠HSC的凋亡,其与青霉胺联合用药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加味地黄饮子对衰老小鼠肾脏组织P21、P53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月龄小鼠10只作为青年组,将18月龄小鼠30只随机分为老年组、维生素E组和加味地黄饮子组。青年组、老年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维生素E组、加味地黄饮子组给予对应药物灌胃。干预60 d后,观察各组小鼠外观特征及肾脏指数改变,检测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观察各组肾脏病理学改变,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RT-PCR法检测P21、P5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21、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老年组比较,加味地黄饮子组小鼠运动活跃,反应敏捷,SOD、GSH-Px水平显著升高,肾脏指数、SCr、BUN、MDA水平显著降低,P21、P53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地黄饮子组小鼠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系膜基质增厚、炎性细胞浸润均较老年组明显减轻。结论 加味地黄饮子可通过干预P21、P53及其mRNA表达延缓小鼠肾脏衰老。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新藤黄酸(gambogenic acid,GNA)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GNA培养B16细胞24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测定GNA对B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吖啶橙/溴化乙锭(acridine orange/ethidium bromide,AO/EB)染色后细胞凋亡;采用膜联蛋白Ⅴ-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B16细胞凋亡。结果 GNA作用B16细胞后,细胞的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AO/EB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GNA处理的B16细胞出现了典型的凋亡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GNA处理的B16细胞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凋亡率随之上升。结论 GNA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新藤黄酸(gambogenic acid,GNA)对人表皮癌细胞A43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P〗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表皮癌A431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检测GNA对A43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倒置显微镜下观察GNA对A431细胞株细胞形态的影响;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NA对Hoechst 33342染色的A431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膜联蛋白Ⅴ-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碇双染的A431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随着GNA剂量的增大,GNA对A431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强。倒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GNA作用的A431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并出现显著的凋亡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A431细胞凋亡率随着GNA作用剂量的增大而升高。结论 0.75~12.0 μmol/L GNA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431的增殖。  相似文献   
79.
目的:从体外药敏实验的角度观察华蟾素注射液配伍丝裂霉素对不同肝癌细胞抑瘤效果和对正常肝细胞的毒性反应。方法: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观察低浓度华蟾素注射液、丝裂霉素及两配伍使用时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21、BEL—7402细胞及正常肝细胞系L-0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对人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华蟾素及丝裂霉素两配伍使用较两单独使用显增强;丝裂霉素对正常肝细胞具有一定生长抑制作用,而华蟾素注射液则无此作用,与单独使用丝裂霉素比较,两的配伍使用对正常肝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未见明显增加。结论:华蟾素和丝裂霉素配伍使用可显提高对人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同时未增加对正常肝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提示华蟾素和丝裂霉素配伍使用在肝癌治疗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观察中医药干预对晚期NSCLC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74例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Kaplan 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对晚期NSCLC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并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并对接受靶向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分别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①874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为24.0个月,1年生存率为75.0%,2年生存率为49.0%,3年生存率为33.0%,5年生存率为16.0%。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性别、确诊时的体力状态评分(performance status,PS)、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吸烟史、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中医证型、中医特色外治法、口服中成药时间、中药静脉制剂疗程、干预措施为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③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放射治疗、病理类型、干预措施、口服中成药时间、中药静脉制剂疗程、PS、中医辨证分型是影响晚期NSCL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①中医药干预可延长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②晚期NSCLC患者中,女性、年轻、临床分期早、肺腺癌、PS低、脾肾两虚的患者生存期优于其他患者。③接受放射治疗、使用口服中成药、长期接受中药静脉制剂治疗且长期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可以延长晚期NSCLC肺癌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