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1篇
  免费   20篇
各国政治   103篇
工人农民   172篇
世界政治   9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4篇
法律   1594篇
中国共产党   407篇
中国政治   732篇
政治理论   382篇
综合类   2580篇
  2025年   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510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401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427篇
  2008年   446篇
  2007年   444篇
  2006年   415篇
  2005年   423篇
  2004年   442篇
  2003年   373篇
  2002年   255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71.
民法的本质是民法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 ,其决定民法的调整对象、调整方法、目的和体系。民法是权利法 ,表现在其制度、规范、目标等方面 ;民法是私法 ,在立法、司法、法学教育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民法是市民社会的法 ,根本原因在于其以市民社会为基础产生和发展起来 ;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表现在其确立了市场主体资格 ,财产归属和流转制度以及以其理念指导市场经济的运行等方面。  相似文献   
87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道德建设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思想,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73.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不断创新 ,使马克思主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社会实践为理论创新提供了机遇与动力。理论创新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 ,要符合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874.
在警察的日常执法活动中,警察机关和警察个体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其产生的原因是由执法过程本身的特殊规律所形成的;由警察执法的优先选择性所带来的;由警察面对的大量"违法"事件的性质所决定的.自由裁量权的使用具有如下特点警察行使自由裁量权已对公正执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警察自由裁量权的使用因面临的局势不同而各异;警察处理治安案件比刑事案件更倾向于使用自由裁量权.对警察的自由裁量权实施管理的有效措施强化警察的思想道德教育,切实提高正确使用自由裁量权的能力;树立新的执法观念;促进自由裁量权的合理使用;特别重视警察自由裁量权的控制问题,尽量减小其滥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75.
目前 ,我国律师在刑事执业中困难重重 ,不利于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最主要的原因是律师在刑事执业中风险太大。赋予律师在刑事诉讼中豁免权有利于实现设立律师制度的目的 ,维护弱者权利 ,维护最基本人权 ,同时也是跟国际相接轨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87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又一新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形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我们党支部的指导思想.它是加强和改进党支部的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877.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总是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而不断创新。列宁所创立的新经济政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的一个光辉范例,是对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实践创新。深入研究列宁在创立新经济政策中所体现出来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方法和原则,对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78.
性犯罪案件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奸妇女、奸淫幼女、猥亵儿童等性犯罪是严重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被害人多为妇女、儿童。这类犯罪的一个共同特征是精神损害巨大,而没有或者只有少量物质损失。根据现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只能就物质损失要求赔偿,法院对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不予受理。本文围绕性犯罪案件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及其赔偿问题展开论述,对目前刑事诉讼立法限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做法表示了不同意见,目的在于引起立法机关、审判机关对这类案件被害人权益的重视,进而完善立法,将被害人的精神损害尽早纳入赔偿范围。  相似文献   
879.
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其间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的经验教训,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三个解放出来"。"三个解放出来"既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条件。"三个解放出来"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是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880.
近年来 ,许多学者都注意到天人合一这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意义 ,但是 ,几乎都将其解释为天人“同”一而不是天人“合”一或天人“和”一。这种差异是巨大的 ,前者所追求的是自然与人的混沌未分 ,而后者则强调自然与人是分离并矛盾的 ,正因为其矛盾而构成了相互不可或缺的差异协同的互补性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