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82篇
  免费   336篇
各国政治   523篇
工人农民   300篇
世界政治   3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55篇
法律   2884篇
中国共产党   491篇
中国政治   1430篇
政治理论   1020篇
综合类   369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235篇
  2014年   573篇
  2013年   1069篇
  2012年   835篇
  2011年   678篇
  2010年   695篇
  2009年   796篇
  2008年   883篇
  2007年   996篇
  2006年   741篇
  2005年   779篇
  2004年   692篇
  2003年   540篇
  2002年   403篇
  2001年   301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齐爱民 《现代法学》2003,25(5):190-193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商务工作组第四十届大会有两个议题:一是如何消除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国际文书中存在的妨碍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障碍;二是讨论审议《电子订约:一项公约草案的条文》。  相似文献   
142.
蔡从燕 《法律科学》2006,24(6):91-97
传统上,国家间的互动关系被认为是国际法规则创制与实施的基本动力,但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使得国际法日益攸关个人的利益,个人与国家间的互动关系已然成为国际法发展的元动力。国际法只有以此为基点,才能更好地规范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各国及其国民能够公平地享受全球化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143.
从治安和道义的角度 ,可将文明的形式划分为三种 :白色文明、灰色文明、黑色文明。警察除了应具有良好的政治人格和职业人格外 ,还应具有良好的道德人格。但现代社会的犯罪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为了工作需要 ,警察对灰色文明的了解和介入在所难免。为此 ,公安工作必须更新观念 ,必须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4.
发展人口化事业的目的是在更高层次上从人们的道德观念、心理卫生、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明程度上解决人口问题。这一历史任务极其艰巨,必须注意把握人口化的本质特征、培育人口化优质品格。人口化学是对具有时代特征的人口化现象、特征及其发展的研究,其内容包括基本范畴界定、研究角度选择、研究思路和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45.
论刑事法律全球化时代的"国民不引渡"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贵英 《法律科学》2007,25(5):109-116
在刑事法律全球化日趋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的今天,如何有效地进行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消除合作中的羁绊,已经成为国际刑法需要认真探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从保护本国国民的利益出发,不将在外国犯罪的本国国民交给外国审判,或者不让本国国民在异国他乡的监狱中服刑,一直以来都是很多国家的做法.但是"国民不引渡"给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顺利进行带来了难以克服的障碍.因此,新形势下采取新的立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6.
对环境标志制度纳入WTO规则体系的悖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新 《法律科学》2007,25(6):121-128
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环境标志制度作为贸易与环境的连结点之一,是否应纳入WTO规则体系呢?国际社会对此问题争论激烈,多数国家主张将环境标志制度纳入WTO规则体系.然而,将环境标志制度内化于WTO规则体系弊端突出,外化于WTO规则体系优势明显.环境标志制度可独立于WTO规则体系,并能与之达到和谐--实现贸易与环境的利益平衡.我国应迎合WTO制度的要求不断完善环境标志制度.  相似文献   
147.
More than a decade after NAFT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entered into force,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trade liberalization in Mexico are still controversial, emerging, and not fully understood.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that aims to explore trends in input use 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in Mexico during the post-NAFTA period among both commercial/industrial and traditional/rainfed farmers, and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the national and multilateral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on these outcomes. We decompose the post-NAFTA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ata into scale, technique and composition effects to estimate the impact that trade liberalization has had on the use of fertilizer and land use, two key agricultural inputs for which reliable aggregate data is available. We conclude that among commercial farmers patterns of crop type specialization and significant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s have led to some declines in fertilizer use but they have been offset by growth in fertilizer use associated with growing agricultural output. Among traditional farmers increased output and specialization in land-intensive grain crops are contributing to an increase in land under culti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s show the potential, but not yet not the strength, to counteract these effects. We analyse the environmental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and rural development plans, observing that institutional weaknesses have, in several instances, reduced the environmental benefit of technique and composition effects. We conclude with recommendations about how the Mexican agricultural sector might reap the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trade.  相似文献   
148.
传统刑法与以人为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绍先 《现代法学》2005,27(4):67-73
“以人为本”含有人道主义、人本精神、人性、人权的丰富内容。“以人为本”的说法最早出自先秦法家管仲之口,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在历代刑法思想、刑法制度,以及刑法条文中都有深刻的反映和具体的体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49.
袁雪 《行政与法》2007,(1):91-93
法律选择理论是国际私法的核心理论,主要是以各种法律选择学说为载体,具体表现为各种法律选择方法。从十四世纪意大利巴托鲁斯创立法则区别说以来,法律选择方法一直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体现了国际社会追求和谐的要求。本文以法律选择方法的历史演变为线索,以法律选择方法的价值追求——正义为研究视角,探讨法律选择方法的演变与构建国际和谐社会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0.
在理论法学研究中,法律文化概念虽相当常用,但并无一大致公认的涵义,这也影响到了概念自身的合法性问题。本文从对千叶正士之法律文化概念构建模式的评析出发,去探求“一个精确明了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法律文化概念的难求(千叶之结)原因所在;并通过对哈特构建法律概念的认识论背景的分析,指出法律文化概念的构建应该是开放结构和复数意义上的,法史学、法人类学、法社会学等不同法学分支学科的法律文化概念构建模式均各有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