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86篇
法律   183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Taejin Hwang 《亚洲研究》2019,51(2):253-273
ABSTRACT

As the largest contingent of Americans in postwar South Korea, the G.I. best represented the United States’ Cold War objectives. Their deployment was an emblem of hard power containment, but the G.I. also embodied soft power integration, and through both, G.I.s helped to promote Pax Americana.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militarized masculinity of these ambassadors of America and their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South Korea between 1954 and 1966. These American G.I.s constructed their militarized masculinity vis-à-vis the Korean male Other, their “lesser” counterparts – the hapless houseboy, the inferior partner soldier, and the menacing slicky boy. At the same time, this liberal imperialism did not go uncontested. Violent imaginaries of the American G.I. from the borderlands were used by Koreans to demand a new bilateral framework – the Status of Forces Agreement in 1966 – to replace the outmoded wartime extraterritorial jurisdiction wielded by the American military after cessation of hostilities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in 1953. The militarized masculinity practiced in everyday encounters, thus, became the basis of a critique of American liberal imperialism in one of the United States closest Cold War “brother” nations.  相似文献   
202.
目的探讨着色性干皮病G组(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G,XPG)基因在不同年龄段健康汉族人群中的表达情况,分析XPG mRNA和蛋白表达量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法医学年龄推断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收集150名不同年龄段健康汉族人的外周血样,采用TRIzol法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XPG mRNA在PBMC的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XPG蛋白在血浆中的表达量。结果 XPG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在≤18岁组与19~45岁组之间、≤18岁组与≥46岁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9~45岁组与≥46岁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PG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 XPG mRNA在PBMC的相对表达量在低龄段内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其血浆中蛋白随年龄增加而升高;XPG基因有望成为法医学年龄推断的新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3.
Peter Marshall 《圆桌》2015,104(1):19-30
This article offers a personal view of Britain’s place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analysed in terms of five interlocking rings: the traditional three, i.e. relation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with Europe and the Commonwealth, to which are added the concepts of process and soft power.  相似文献   
204.
提取猪细小病毒(PPV)YK株基因组DNA,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了NS1基因全序列,将其克隆到pMD18-T质粒载体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NS1基因全长1989bp,编码662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中含有在PPV复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保守基序GKRN,并有3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NISN、NFSN和NLTR。PPVYK株的NS1基因与其他PPV毒株NADL-2(4973)株、NADL-2(5075)株、NADL-2(5034)株和Kresse株相比,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3%、99.9%、99.9%和99.7%,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7%、99.7%、99.7%和97.7%。结果说明,NS1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  相似文献   
205.
传染性腔上囊炎疫苗免疫鸡TLR7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11日龄雏鸡分别口服接种鸡传染性腔上囊炎(IBD)弱毒疫苗(法贝灵,IBD-Blen)1和3头份后,于不同时间采集脾和腔上囊组织,分离纯化淋巴细胞,常规方法抽提总RNA,以鸡β-actin基因为内参,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两种组织中鸡Toll样受体7(ChTLR7)基因的表达动态。结果显示,接种IBD弱毒疫苗前,试验鸡脾和腔上囊组织中均有ChTLR7的微量表达,疫苗接种后第7 h,脾中ChTLR7 mRNA的表达开始显著上调,至接种后第12 h达峰值,此后迅速下降,至第130 h时降至疫苗接种前的水平;而腔上囊组织中ChTLR7 mRNA的表达自接种后第12 h开始增加,第24 h时达峰值,随后迅速下降,约72 h后恢复至疫苗接种前水平。表明ChTLR7可能参与了IBDV感染早期的天然免疫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206.
浙江畲族人群9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浙江畲族人群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为群体遗传学和法医学个人识别、亲子鉴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AmpFlSTRProfilerPlus试剂盒(ABI公司),ABI310基因自动分析仪对浙江畲族120名无关个体血样的D3S1358、VWA、FGA、D8S1179、D21S11、D18S51、D5S818、D13S317和D7S820等9个STR基因座进行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调查。结果获得浙江畲族人群9个STR基因座的基因频率分布资料,所有基因座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计算得杂合度(H)0.655~0.960,个人识别率(DP)0.878~0.960,非父排除率(PE)0.363~0.677,多态信息总量(PIC)0.68~0.86。结论该9个STR基因座在浙江畲族人群中呈高度多态性,在法医学及人类遗传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7.
将RT-PCR扩增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S基因A抗原位点目的片段克隆、双酶切后连接于表达载体,经酶切、PCR和测序鉴定的阳性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用IPTG诱导,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确定目的蛋白的原核表达情况和免疫特异性。结果显示,目的片段的大小为534bp,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其他TGEV相应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Western-blotting检测可见分子质量约43 ku的融合蛋白条带,表明,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208.
采用RT-PCR方法扩增出了茨城病毒(IBAV)No.2株编码VP7蛋白的S7全长基因,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中,在E.coliBL21中表达。经Western-blot检测,表达的重组VP7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了检测IBA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  相似文献   
209.
Die Ver?u?erung eines von mehreren in einheitlichen Mietr?umen geführten selbst?ndigen Betriebes bewirkt wegen der ohne Zustimmung des Vermieters nicht m?glichen Zerlegung der Mietrechte den Rechtsübergang nicht.  相似文献   
210.
参照GenBank中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H抗原基因序列,人工合成了PPRV H基因,将其克隆至pUC18-T质粒中,转化E.coliJM109感受态细胞,构建并选择PPRV H基因克隆重组质粒,经核苷酸序列分析正确,将其克隆至pBAD/Thio-TOPO载体中,转化E.coliTOP10感受态细胞,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成功构建了PPRV H基因重组表达载体。经不同浓度L-阿拉伯糖诱导,可稳定、高效地表达PPRV H抗原。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用终浓度为0.2 g/L的L-阿拉伯糖诱导5 h的表达量最高,表达蛋白为分子质量约83 ku的融合蛋白;经薄层扫描分析,其表达产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0%。Western-blotting检测表明,诱导的蛋白能与PPRV H蛋白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说明表达的融合蛋白中含有PPRV H糖蛋白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