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7篇
  免费   41篇
各国政治   119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7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3篇
法律   172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58篇
政治理论   115篇
综合类   79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本文分析菲律宾粮食供给概况及其影响因素,认为菲律宾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储备尚未能够确保该国的粮食安全,谷物的进口依存度仍较高;影响菲律宾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土地等资源性投入以及肥料等现代生产因素,农用机械对粮食生产的作用并不明显;自然灾害对菲律宾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2.
由于特殊的管理体制以及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等原因,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归侨的社会保障权利基本上游离在城市和农村之外,住房保障问题也突出。基于社会保障的价值和原则之考量,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归侨的社会保障需要在体制管理、属地管辖等方面加以改革,特别是要重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申报审核制度的完善。同时,在住房保障制度方面作出制度调整。  相似文献   
203.
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安全委员会,历经67年世势风云的洗礼,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已成为美国处理所有国际事务的中心,作为美国国家安全事务的咨询与协调机构,它在美国国家安全决策过程乃至世界外交局势的演变中都持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历经各任领导者对其地位与角色的不同定位,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职能、制度、运行及决策程序在不断修改与调整中走向稳定与成熟。其机构和人员的设置既审时度势、灵活多样、顺应时代变化,又逐渐探索确立了富有特色的部际协调机制,将各法定成员、法定顾问、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以及非法定成员有效地组织起来,通过形式各异的正式程序、非正式程序以及秘密程序的分析、评估与协调会议,为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决策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持。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变迁与改革的每一步都伴随着法律及行政法令的颁行与修订,授权与监督,体现了法制先行的特点。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戏剧性的发展历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为中国建立不久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4.
Between 1880 and 1950, Swiss psychiatrists established themselves as experts in criminal courts. In this period, the judicial authorities required psychiatric testimonies in a rising number of cases. As a result, more offenders than ever before were declared mentally deficient and, eventually, sent to psychiatric asylums. Psychiatrists also enhanced their authority as experts at the political level.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they got involved in the preparatory works for a nationwide criminal code. In this article, I argue that these trends toward medicalization of crime were due to incremental processes, rather than spectacular institutional changes. In fact, Swiss psychiatrists gained recognition as experts due to their daily interactions with judges, public prosecutors, and legal counsels. At the same time, the spread of medical expertise had serious repercussions on psychiatric institutions. From 1942 onwards, asylums had to deal with a growing number of “criminal psychopaths,” which affected ward discipline and put psychiatry's therapeutic efficiency into question. The defensive way in which Swiss psychiatrists reacted to this predicament was crucial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forensic psychiatry. For the most part, it accounts for the subdiscipline's remarkable lack of specialization until the 1990s.  相似文献   
205.
206.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Russia and South Africa were established in 1992, before South Africa's transition to democracy was completed. This move was perceived as a betrayal by many in both countries and beyond. For many decades the Soviet Union supported the 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 in its fight against the apartheid regime. South Africa's National Party government, in its turn, presented the USSR as the main force behind the ‘total onslaught’ – an all-out war purportedly waged against South Africa by international communism. Yet it was with the National Party government that the Russians established diplomatic relations. This article looks into the reasons for this change of heart in Moscow and Pretoria, discusses the political forces behind the decision to establish diplomatic relations, and analyses the process that led to this event and the results of establishing diplomatic relations the way it happened and at the time it happened for both countries.  相似文献   
207.
钟飞腾  张帅 《外交评论》2020,(1):20-64,I0002,I0003
从2017年开始,国际舆论较为频繁地使用"债务陷阱外交"描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背后的战略目的。从经济角度衡量,中国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贷款条件并不苛刻,且在中国推出"一带一路"之前,大量中低收入国家的债务负担就已经出现明显增长趋势,并不存在"一带一路"引发系统性"债务陷阱"的问题。因此,"债务陷阱外交"论缺乏经济基础。进而可以发现,东道国及其所处的地区政治环境在"债务陷阱外交"论产生与传播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地区环境与国内政治选举相互作用的分析框架,通过比较案例研究分析了"债务陷阱外交"论在典型国家出现、传播与发挥影响的机制。"一带一路"项目往往与东道国执政者"政治捆绑",国内权力更迭导致的国家发展战略变动,为该国政府改变自身对"一带一路"的政策选择创造了空间,其所处的地区政治环境也显著影响政策变化的幅度。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时,既要与东道国进行双边互动,充分重视东道国国内不同力量的博弈,也要注意到沿线国家所处地区政治环境对该国能否持续参与"一带一路"构成制约。我们需要以一种更加多维的视角进行思考,超越传统的紧盯美国的对外政策模式,为"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营造更加良好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208.
基于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地缘政治的竞争和战略的不信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华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一刻也没有松懈。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迫使美国调整了对华实施"分化"战略的策略;同时,由于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改革深化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的增多、社会冲突的加剧为美西方的"分化"活动提供了诸多契机和借口。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分化"活动出现的新形式与新特点,为了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中国不仅要在策略方面进行应对,还需要在战略层面提出适应国家整体发展的"顶层设计",更为重要的是在"软实力"上构建一套让全世界都信服且能与西方相抗衡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09.
为了应对海上航道安全威胁,南海各方经过努力形成了航道安全保障法律机制。该机制具有一定有效性,但也存在许多局限性,如合作机制的软法性导致遵约和履约行为的非拘束性、合作机制固有的妥协性与弱惩戒性损害其权威性、合作机制的原则性影响权利义务的确定性、合作机制的独立性受限于国际势力干预性,以及合作机制的公共物品属性影响其实效性。这些局限需要南海各方协同以破解制度困境:构建软硬法有机联系的合作法律机制;完善航道安全保障法律机制的内在构成要素;协同努力确保合作法律机制的独立性;强化南海各方有效合作的“选择性诱因”机制。  相似文献   
210.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始终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倡导构建中东安全新架构。在参与中东传统安全治理、化解地区冲突方面,中国始终推动对话协商,致力于公正合理解决中东热点问题,构筑兼顾各方合理关切的集体安全架构。在改善地区安全环境方面,中国抓住中东地区主要安全矛盾,顺应地区国家寻求缓和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取得了促成沙特与伊朗复交的重大成果。在参与非传统安全治理方面,中国与中东国家共同提高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在参与中东安全治理的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以共同安全破解独享安全、以综合安全破解分割安全、以合作安全破解竞争安全等理念和经验,在中东安全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